鮀
注音: ㄊㄨㄛˊ 讀音: tuó
五筆86/98:QOPX 倉頡:NFJP 鄭碼: RWRR 電碼: 7628
筆順編號: 3525121444444535 四角號碼: 23312 UNICODE: 9B80
基本意思
tuó ㄊㄨㄛˊ- 古代一種生活在淡水中的吹沙小魚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to4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to2[臺灣四縣腔]to2[客英字典]to2
詳細意思解釋
- 鮀 tuó
〈名〉
- 鲇類魚 [siluroid]
- 鮀魚,俗稱肥鮀。《說文》:「鮀,鲇也。」《齊民要術》有鮀臛湯法。按,吾縣所稱為肥鮀者,口腹俱大,背黃腹白,身滑無鱗。——民國二十八年修《巴縣志》
- 動物名。即揚子鱷 [Chinese aligator]
- 《圖經》曰:「鮀,生南海地澤,今江湖極多…形似守宮陵鯉輩而長一二丈,背尾俱有鱗甲,善攻鮀岸,夜則鳴吼,舟人甚畏之。」——《重修政和證類本草》
- 吹沙小魚 [a kind of small fish]
- 鯊,鮀。——《爾雅》。郭璞注:「今吹沙小魚。體圓而有點文。」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亥集中》《魚字部》 ·鮀 ·康熙筆畫:16 ·部外筆畫:5
- 《唐韻》徒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唐何切,音駝。《爾雅·釋魚》鯊鮀。《註》今吹沙小魚,體圓而有點文。《正字通》鮀卽小沙魚別名,說文以鮀爲鮎,以鰋爲鮀,非。詳後鰋字註。又《本草圖經》鮀魚生湖畔土窟中,形似守宮而大,長丈餘,背尾俱有鱗甲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十一》《魚部》 ·鮀
- 鮎也。從魚它聲。徒何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