芃
注音: ㄆㄥˊ 讀音: péng
簡體部首: 艸 簡體部外筆畫: 3 簡體總筆畫:6
繁體部首:艸 繁體部外筆畫: 3 繁體總筆畫: 9
五筆86: AMYU 五筆98: AWYU 倉頡:THNI 鄭碼: EQDA 電碼: 5338
筆順編號: 122354 四角號碼:44217 UNICODE:8283
基本意思
péng ㄆㄥˊ- 獸毛蓬松的樣子:「有~者狐,率彼幽草。」
- 草茂盛的樣子。
- 古書上說的一種草。
- 姓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pung4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pung2[客英字典]pung2[海陸豐腔]pung2[梅縣腔]pung3
詳細意思解釋
- 芃 péng
〈形〉
- (形聲。從艸,凡聲。本義:草茂密的樣子) 同本義 [luxuriant]。如:芃芃(草木茂美的樣子;健壯;健旺)
- 我行其野,芃芃其麥。——《詩·鄘風·載馳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申集上》《艸字部》 ·芃 ·康熙筆畫:9 ·部外筆畫:3
- 《唐韻》薄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蒲蒙切,音篷。《說文》草盛也。《詩·鄘風》芃芃其麥。《傳》麥芃芃然方盛長。 又《詩·小雅》有芃者狐,率彼幽草。《傳》芃小,獸貌。《註》芃,尾長貌。 又草名。《山海經》成侯之山,其草多芃。 又《唐韻》房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符風切《正韻》符中切,音馮。義同。 又《唐韻古音》讀凡,引《說文》云芃,從艸凡聲。*考證:〔《詩·衞風》芃芃其麥。〕 謹照原書衞風改鄘風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一》《艸部》 ·芃
- 艸盛也。從艸凡聲。《詩》曰:「芃芃黍苗。」房戎切
-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- 艸盛皃。皃字依韻。鄘風。芃芃其麥。毛曰。芃芃然方盛長。從艸。凡聲。房戎切。古音在七部。衞彈碑。梵梵黍稷。隷變從林。而葛洪字苑始有梵字。潔也。凡泛切。詩曰。芃芃黍苗。曹風傳曰。美皃。小雅傳曰。長大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