齹
注音: ㄘ 讀音: cī
簡體部首:齒 簡體部外筆畫:9 簡體總筆畫: 24
繁體部首:齒 繁體部外筆畫: 10 繁體總筆畫:25
五筆86: UDAB 五筆98: UAHB 倉頡:TMYMU 鄭碼:UCBI
筆順編號: 431113121212134341343452 四角號碼: 80772 UNICODE: 9F79
基本意思
cī ㄘˉ- 牙齒參差不齊。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亥集下》《齒字部》 ·齹 ·康熙筆畫:25 ·部外筆畫:10
-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楚宜切,音差。《說文》齒參差。 又《廣韻》昨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才何切,音醝。《玉篇》齒齹跌者。《正韻》齒不齊也。 又《正韻》齹,齒本。 又人名。《左傳·昭十六年》子齹賦野有蔓草。《杜註》子齹,子皮之子嬰齊也。 又《集韻》仕知切,音鮆。又倉何切,音蹉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