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艸部 >>

注音: ㄑㄧㄣˊ 讀音: qín 

部首:  部外筆畫: 4 總筆畫: 7

簡體部首: 簡體部外筆畫: 4 簡體總筆畫: 7

繁體部首:  繁體部外筆畫:4 繁體總筆畫: 10

五筆86/98: AWYN 倉頡:TOIN 鄭碼:EOSX 電碼: 5355

筆順編號:1223445 四角號碼:44207 UNICODE:82A9


基本意思

qín   ㄑㄧㄣˊ
  1. 〔黃~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葉對生,花淡紫色,或帶青白色,根長大,色深黃,可入藥。
  2. 古書上指蘆葦一類的植物。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kam4
  •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kim2[海陸豐腔]kim2[陸豐腔]kim3[臺灣四縣腔]kim2[梅縣腔]kim2

詳細意思解釋

  • qín

〈名〉

  1. 黃芩 [skullcap]
    1. 芩,芩草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食野之芩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鹿鳴》
  2. 古書上指蘆葦一類的植物。多年生草本植物,葉子對生,披針形,開淡紫色花。根黃色,中醫入藥,有清熱祛濕等作用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申集上》《艸字部》 ·芩 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4
  • 《唐韻》巨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金切,音琴。《說文》草也。《詩·小雅》呦呦鹿鳴,食野之芩。《疏》根如釵股,葉如竹,蔓生澤中下地鹹處爲草,真實牛馬亦喜食之。 又黃芩,藥名。《本草註》芩者,黔也。黔乃黃黑之色也。《劉琨·與兄子演書》黃芩一斤,皆所須也。《柳宗元文》黃芩以腐腸。《註》陶隱居云:圓者名子芩,破者名宿芩。 又地名。《魏志·東夷傳》廉斯鑡爲辰韓大渠帥,從芩中乗大船,入辰韓。 又《玉篇》渠炎切《集韻》其淹切,音黔。義同。 又魚音切,音吟。菜名。如蒜生水中。 或作。*考證:〔《詩》食野之芩。《疏》根如釵股,葉如竹,蔓生澤中下地鹹處爲草。其實牛馬亦喜食之。〕 謹照原文其實改真實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一》《艸部》 ·芩
  • 艸也。從艸今聲。《詩》曰:「食野之芩。」巨今切

English

salt marsh plant

芩的造詞

別人正在查的漢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