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黍部 >>

注音: ㄋㄧㄢˊ 讀音: nián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5   總筆畫: 17

五筆86/98: TWIK   倉頡: HEYR   鄭碼: MFIJ   電碼: 7811

筆順編號:31234342413421251   四角號碼: 21960   UNICODE:9ECF


基本意思

nián   ㄋㄧㄢˊ
  1. 像膠或糨糊的性質:~性。~液。~土。~米。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nim1nim4zim1
  •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ngiam2[客語拼音字匯]ngiam2[客英字典]ngiam2[寶安腔]ngiam2[陸豐腔]zham1[臺灣四縣腔]ngiam2[梅縣腔]ngiam2[東莞腔]zam1
  • 潮州話:娜奄1[潮州]羅奄1,niam1[潮州]liam1[澄海]niang1

詳細意思解釋

  • nián

〈動〉

  1. 粘連;膠合 [adhere;glue;paste;stick]
    1. 黏,相著也。從黍,占聲。字亦作粘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黏,合也。——《蒼頡篇》
    3. 則無黏滯之音矣。——《禮記·樂記》
  2. 又如:黏貼(黏附張貼);黏帶(黏連牽掛);黏補(修補);黏接(黏合連接)
  3. 貼近;接貼 [press close to]。如:黏天(貼近天,仿佛與天相連);黏空(聳入高空,仿佛與天相連)

詞性變化

  • nián

〈形〉具有黏性的。同「粘」 [glutinous;sticky]。如:黏米;黏土;黏濕(黏糊潮濕)
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亥集下》《黍字部》 ·黏 ·康熙筆畫:17 ·部外筆畫:5
  • 《唐韻》女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尼占切,音。《說文》相著也。《廣韻》黏麴。 又《韻會》亦作溓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輪人》雖有深泥,亦弗之溓也。《註》鄭司農云:溓讀爲黏。 又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樂浪郡黏蟬縣。 又《正韻》尼欠切,聶上聲。《集韻》也。《正韻》膠黏。又稠也。 俗作粘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七》《黍部》 ·黏
  • 相箸也。從黍占聲。女廉切

  •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  • 相箸也。有叚溓爲黏者。如攷工記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是。從黍。占聲。女廉切。七部。

English

stick to; glutinous, sticky; glue

黏的造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