芾
注音: ㄈㄟˋ ㄈㄨˊ 讀音: fèi fú
簡體部首: 艸 簡體部外筆畫: 4 簡體總筆畫: 7
繁體部首: 艸 繁體部外筆畫:4 繁體總筆畫: 10
五筆86/98: AGMH 倉頡:TJB 鄭碼:EALI 電碼:5372
筆順編號:1221252 四角號碼: 44227 UNICODE: 82BE
基本意思
fèi ㄈㄟˋ- 小樹干及小樹葉:蔽~(形容樹木枝葉小而密)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fai3fat1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fui5[客英字典]fui5fut7[臺灣四縣腔]fi5[梅縣腔]fi5fui5
- 潮州話:何威3何溫4,hui3hug4(hùihuk)
詳細意思解釋
- 芾 fèi
- ——「蔽芾」( bìfèi):形容樹干樹葉微小
- 另見 fú
詞性變化
- 芾 fú
〈名〉
- 通「韨」。古代禮服上的蔽膝 [knee hide]
- 朱芾斯黃,室家君王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斯干》
- 又如:朱芾(紅色蔽膝)
- 通「紼」。牽引棺材的繩索 [cord guiding the hearse]
- 赤芾金舄,會同有繹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車攻》
- 另見 fèi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申集上》《艸字部》 ·芾 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4
- 《唐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味切,音沸。《詩·召南》蔽芾甘棠。《傳》蔽芾,小貌。 又布蓋切,音貝。義同。 又《廣韻》分物切,音弗。草木翳薈也。《博雅》芾芾,茂也。 又《韻畧》與韍同。《詩·曹風》彼其之子,三百赤芾。《傳》芾,韠也。《小雅》朱芾斯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