髂
注音: ㄑㄧㄚˋ 讀音: qià
簡體部首: 骨 簡體部外筆畫: 9 簡體總筆畫:18
繁體部首:骨 繁體部外筆畫: 9 繁體總筆畫: 19
五筆86/98:MEPK 倉頡: BBJHR 鄭碼:LWRJ
筆順編號:255452511445354251 四角號碼:73264 UNICODE:9AC2
基本意思
qià ㄑㄧㄚˋ- 〔~骨〕腰部下面腹部兩側的骨,左右各一,下緣與恥骨、坐骨聯成髖骨。亦稱「腸骨」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kaa3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ka5[客英字典]ka5[客語拼音字匯]kag5[臺灣四縣腔]ka5[梅縣腔]ka5
詳細意思解釋
- 髂 qià
〈名〉髂骨 [ilium]。骨盆兩側各三塊骨中后上方的一塊,在人體內,它與坐骨和恥骨連接形成髖臼的一部分,上部寬大,下部狹窄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亥集上》《骨字部》 ·髂 ·康熙筆畫:19 ·部外筆畫:9
- 《廣韻》枯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駕切《正韻》枯架切,去聲。《玉篇》腰骨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折骨拉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