骼
注音: ㄍㄜˊ 讀音: gé
簡體部首: 骨 簡體部外筆畫: 6 簡體總筆畫:15
繁體部首: 骨 繁體部外筆畫:6 繁體總筆畫:16
五筆86/98:METK 倉頡:BBHER 鄭碼:LWRJ 電碼: 7547
筆順編號:255452511354251 四角號碼:77264 UNICODE:9ABC
基本意思
gé ㄍㄜˊ- 骨頭:骨~(亦作「骨胳」)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gaak3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giet7gok7[客英字典]get7gok7[臺灣四縣腔]giet7gok7[梅縣腔]gok7[客語拼音字匯]gag5ged5[寶安腔]gak7gok7
詳細意思解釋
- 骼
胳、髂 gé〈名〉
- (形聲。從骨,各聲。本義:禽獸之骨。引申為「人或動物的骨骼」)
- 骨頭 [bone]
- 骼,禽獸之骨曰骼。——《說文》
- 骼,腰骨也。——《埤蒼》
- 掩骼埋胔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
- 死人的骨頭,枯骨 [dead man's bones]
- [孟春之月]掩骼埋胔。——《禮記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亥集上》《骨字部》 ·骼 ·康熙筆畫:16 ·部外筆畫:6
- 《唐韻》古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各頟切,音格。《說文》禽獸之骨曰骼。《周禮·秋官·蠟氏疏》言骼骴者,凡人物皆是。《禮·月令》掩骼薶胔。《註》骨枯曰骼。《釋文》露骨曰骼。 又《集韻》剛鶴切,音各。《類篇》牲後脛骨。《儀禮·特牲饋食禮》舉骼及獸魚如初。又《有司徹羊骼註》古文骼爲胳。《九經韻覽》骼或作髂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四》《骨部》 ·骼
- 禽獸之骨曰骼。從骨各聲。古覈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