調
讀音: tiáo diào zhōu
簡體部首: 讠 簡體部外筆畫: 8 簡體總筆畫:10
繁體部首: 言
五筆86/98: YMFK 倉頡:IVBGR 鄭碼: SLBJ 電碼: 6148
筆順編號: 4535121251 四角號碼: 37720 UNICODE: 8C03
基本意思
(調)
tiáo ㄊㄧㄠˊ- 搭配均勻,配合適當:~和。~諧。風~雨順。飲食失~。
- 使搭配均勻,使協調:~配。~味。
- 調停使和解(調解雙方關系):~停。~處。
- 調劑:以臨萬貨,以~盈虛。
- 調理使康復:~養。~攝。
- 調教;訓練:有膂力,善~鷹隼。
- 挑逗;戲弄:~笑。~情。~戲。酒后相~。
英漢互譯
- melody mix move suit well
方言注音
- 粵語:diu6tiu4
詳細意思解釋
- 調
調 diào〈動〉
- (形聲。從言,周聲。( tiáo)本義:聲音調和;協調)
- 選肝或提拔官吏 [select or promote]
- 調故吏。——《漢書·昭帝紀》。注:「謂發選也。」
- 調關東輕車銳卒。——《漢書·宣帝紀》
- 十年不得調,亡所知名。——《漢書》
- 婿竟不調。——明· 崔銑《記王忠肅公翱三事》
- 又如:調頭(換地方;自主的妓女遷居);調職(公務員調換服務單位)
- 征用,提取,征發 [allocate;take over for use;requisition]
- 特選橫調。——《后漢書·左雄傳》。注:「征也。」
- 又如:調發(征發);調練(征調操練);調取(發命令取人)
- 調動 [shift;transfer]
- 我是個調虎離山計,哄你去來征戰。——《西游記》
- 又如:調人;調干部;調遣;調陣子(調陣。舞臺上演員扮兵將調兵布陣的樣子);調補(調動填補官職空缺);調派(分派);調撥(調遣分派);調三惑四(挑撥離間)
- 轉動 [turn;revolve]。如:調眼色(眉目傳情,用目光示意)
- 計算;調查 [calculate]
- 調立城邑。——《漢書·晁錯傳》
- 要害之處,通川之道,調立城邑,毋下千家。——《漢書》
- 耍弄。通「掉」[show off]。如:調嘴(賣弄口舌。即耍嘴皮子);調慌(撒謊);調囂虛(弄虛頭,作假);調罨子(耍弄花招);調嘴弄舌(耍嘴,賣弄口舌)
- 同「掉」 [turn round]
- 楊志調過樸刀便打。——《水滸傳》
詞性變化
- 調
調 diào〈名〉
- 腔調,一個地區的本地人或居民的典型的言語習慣 [accent]。如:他帶山東調;調類(一種語言或方言的聲調分類);調符(用來分別字音聲調的符號)
- 構成句子或詞組語調成分的某種特有的音調或音調變化 [tone]。如:高調
- 曲調,單個音符或樂音的節奏上的編列,音樂的旋律 [melody]。如:二黃調;四平調;調性(音樂名詞);調門(中國傳統劇曲的歌唱者對于音調高低的音樂名詞)
- 調式,音樂上高低長短配合、和諧好聽的一組音 [mode]。如:大調
- 格調,人的才氣風格 [style]。
- 誰愛風流高格調。——唐· 秦韜玉《貧女》
- 又如:才調;雅調
- 意見、主張的基本傾向[main trend of the propositions]。如:論調;唱高調
- 另見 tiáo;zhōu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酉集上》《言字部》 ·調
- 《唐韻》徒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田聊切,音迢。《說文》和也。《玉篇》和合也。《詩·小雅》弓矢旣調。《禮·月令》仲夏調竽笙竾簧。 又《韻會》揉伏也。《史記·秦本紀》大費佐舜調馴鳥獸。 又《正字通》嘲笑也。《世說》王丞相每調之。 又《廣雅》欺也,啁也,譀也,出買也。 又《莊子·齊物論》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。《註》樹上枝葉搖動之形。 又官名。《周禮·地官》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。 又姓。《廣韻》周禮有調人,其後氏焉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張流切,音輈。朝也。《詩·周南》未見君子,惄如調飢。《毛傳》調,朝也。又作輈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弔切,迢去聲。《玉篇》選調也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下調郡縣,轉輸菽粟芻藁。《註》下令調斂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馬數萬匹,卒掌者不足,乃調旁近縣。《師古註》謂選發之也。又《張釋之傳》十年不得調。《師古註》選也。又《袁盎傳》盎以數直諫,不得久居中,調爲隴西都尉。《師古註》遷也。 又《玉篇》度也。《增韻》算也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調立城邑毋下千家。《師古註》謂算度之也。 又《玉篇》求也。 又《類篇》賦也。《正字通》民賦曰調,晉平吳制戸調。見《晉書》。又唐賦,人之制有四,二曰調。見《舊唐書》。 又《廣韻》韻調也。《增韻》音調,樂律也。才調,韻致也。 又《韻會》詩也。 又葉從紅切,音同。《屈原·離騷》勉升降以上下兮,求矩矱之所同。湯禹儼而求合兮,摰咎繇而能調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三》《言部》 ·
- 和也。從言周聲。徒遼切
-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- 龢也。龢各本作和今正。龠部曰。龢、調也。與此互訓。和本係唱和字。故許云相應也。今則槩用和而龢廢矣。從言。周聲。徒遼切。古音葢在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