謫
注音: ㄓㄜˊ 讀音: zhé
簡體部首: 讠 簡體部外筆畫: 11 簡體總筆畫:13
繁體部首: 言
五筆86:YUMD 五筆98:YYUD 倉頡:IVYCB 鄭碼:SSUL 電碼:6207
筆順編號: 4541432512251 四角號碼: 30727 UNICODE: 8C2A
基本意思
(謫)
zhé ㄓㄜˊ- 譴責,責備:眾人交~。
- 封建時代特指官吏降職,調往邊外地方:~遷。~降(jiàng )。~戍。~居。貶~。
- 變異:「庚午之日,日始有~」。===漢英互譯===
方言注音
- 粵語:zaak6
詳細意思解釋
- 謫
謫、讁 zhé〈動〉
- (形聲。從言,啻( chì)聲。本義:有意指摘,責備)
- 同本義 [blame;censure]
- 謫,罰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罰罪者曰謫。——《通俗文》
- 國子謫我。——《左傳·成公十七年》
- 則自取謫于日月之災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
- 善言無瑕謫。——《老子》
- 窮年不相謫發。——《列子·力命》
- 公會齊侯于 濼,遂及 文姜如 齊。 齊侯通焉。公謫之。——《左傳·桓公十八年》
- 室人交遍謫我。——《詩·邶風·北門》
- 又如:謫疑(指摘懷疑);謫我(譴責我);謫罵(責罵);謫譴(譴責);眾口交謫
- 降職并外放 [exile;banish;relegate a high official to a minor post in an outlying district]
- 誼既以謫去,意不自得。——《漢書·賈誼傳》
- 謫守巴陵郡。——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
- 只因勸酒蟠桃會,誤犯天條謫翠微。——《封神演義》
- 又如:謫降(降級下放到邊遠地方);謫發(發配邊疆);謫官(謫宦。謫吏。被貶降的官吏)
詞性變化
- 謫
謫 zhé〈名〉
- 被罰戍邊的罪人 [a high official to minor post in an outlying district]
- 徙謫實之初縣。——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
- 缺點;過失 [fault; mistake]
- 善言無瑕謫。——《老子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酉集上》《言字部》 ·謫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陟革切,音摘。與讁同。《廣雅》責也。《玉篇》咎也,罪也,過也,怒也。《類篇》罰也。《左傳·成十七年》國子謫我。《註》譴責也。《史記·申屠嘉傳》議以謫罰,侵削諸侯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天漢元年,發謫戍,屯五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善言無瑕謫。 又變氣也。《左傳·昭三十一年》日始有謫。 又《玉篇》治革切《集韻》士革切,音賾。《揚子·方言》怒也。《註》相責怒也。 又《集韻》丁歷切,音的。亦罰也。 又葉竹棘切,音陟。《柳宗元·懲咎賦》幸皇鑒之明宥兮,纍郡印而南適。惟罪大而寵厚兮,宜夫重仍乎禍謫。 《說文》本作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三》《言部》 ·
- 罰也。從言啻聲。陟革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