髯
注音: ㄖㄢˊ 讀音: rán
五筆86/98: DEMF 倉頡: SHGB 鄭碼: CHLB 電碼: 7570
筆順編號:121115433325211 四角號碼: 72447 UNICODE:9AEF
基本意思
rán ㄖㄢˊ- 兩腮的胡子,亦泛指胡子:美~。虬~。白發蒼~。~口(演戲用的假胡子。口讀輕聲)。
英漢互譯
- beard
方言注音
- 粵語:jim4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ngiam2ram2[客語拼音字匯]ngiam1yan2[梅縣腔]ngiam2[客英字典]ngiam1jam1[寶安腔]ngiam1(jam2)[臺灣四縣腔]ngiam2jam2
詳細意思解釋
- 髯
髥 rán〈名〉
- (形聲。從髟,冉聲。髟( biāo),長發下垂的樣子。本義:兩頰上的長須)
- 同本義;也泛指胡須 [whiskers]
- 髥,頰須也。從須從冄,會意,冄亦聲。字亦作髥。——《說文》
- 奮髥抵幾。——《漢書·朱博傳》。注:「頰毛也。」
-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。—— 清· 魏學洢《核舟記》
- 又如:髯夫(指臉上多須的人);髯公(指年長多須的人);髯奴(指多須的奴仆);髯佛(稱仁慈多須的人);髯胡(須髯和頜下的垂肉);髯翁(指年老多須的人);髯須(指胡子);髯髯然(髯須動搖的樣子);白發蒼髯
- 須多或須長的人 [a person with bushy whiskers]
- 羽美須髯,故 亮謂之髯。——《三國志》
- 動物的須 [beard hair]
- [上申之山] 其鳥多當扈,其狀如雉,以其髯飛。——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。 郭璞注:「髯,咽下須也。」
- 通「蚺」。蟒蛇 [boa;python]
- 越人得髯蛇以為上肴。——《淮南子·精神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亥集上》《髟字部》 ·髯 ·康熙筆畫:15 ·部外筆畫:5
- 《正字通》俗髥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