諱
注音: ㄏㄨㄟˋ 讀音: huì
簡體部首:讠 簡體部外筆畫:4 簡體總筆畫:6
繁體部首: 言
五筆86/98:YFNH 倉頡:IVQS 鄭碼:SBY 電碼: 6172
筆順編號: 451152 四角號碼:35727 UNICODE: 8BB3
基本意思
(諱)
huì ㄏㄨㄟˋ- 避忌,有顧忌不敢說或不愿說:~言。~匿。~飾。忌~。隱~。直言不~。~疾忌醫。
- 古時稱死去的皇帝或尊長的名字:名~。
英漢互譯
- avoid as taboo
方言注音
- 粵語:wai5
詳細意思解釋
- 諱
諱 huì〈動〉
- (形聲。從言,韋聲。本義:避忌。有顧忌而躲開某些事或不說某些話)
- 同本義 [avoid as;taboo,tabu]
- 諱,誋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諱,避也。——《廣雅·釋詁三》
- 卒哭乃諱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》
- 舍故而諱新。——《禮記·檀弓》
- 昭王之忌諱。——《周禮·小史》
- 諱名不諱姓。——《孟子·盡心下》
- 《春秋》為尊者諱,為親者諱,為賢者諱。——《公羊傳·閔公元年》
- 又如:直言不諱;諱名(對尊長避免說寫其名,表示尊敬的心意);諱惡(先王的名諱與國家的兇惡);諱亡(忌言亡國)
- 隱;隱蔽 [conceal]
- 恐犯忌而干諱。——《楚辭·謬諫》。注:「所隱為諱。」
- 又如:諱疾(隱瞞缺失);諱匿(隱匿;藏匿);諱過(隱瞞過錯或失誤);諱惡不悛(隱惡不改悔)
- 畏,怕 [fear]
- 擊斷無諱。——《史記·范蔡傳》
- 不諱強大。——《戰國策·秦策》。注:「猶辟也。」
- 死的婉辭 [die]。如:諱所(死難之地);諱日(死亡之日);諱問(死訊)
詞性變化
- 諱
諱 huì〈名〉
- 忌諱的事情 [forbidden word;taboo,tabu]
- 有公諱。——《禮記·玉藻》
- 入門而問諱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上》
- 又如:犯諱
- 舊時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長的名字 [the name of deceased emperor or head of a family]
- 漢諱 武帝名「 徹」為通。—— 韓愈《諱辯》
- 子厚諱 宗元。—— 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酉集上》《言字部》 ·諱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許貴切,音卉。《說文》誋也。《廣韻》避也。《玉篇》隱也,忌也。《春秋序》隱諱以辟患。《公羊傳·閔元年》春秋爲尊者諱,爲親者諱,爲賢者諱。《戰國策》罰不諱強大。《註》諱,猶避也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秦俗多忌諱之禁。 又畏也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華陽、涇陽等擊斷無諱。 又《增韻》護短曰諱。 又生曰名,死曰諱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周人以諱事神,名終將諱之。《疏》自殷以往,未有諱法,諱始於周。《禮·檀弓》卒哭而諱。《疏》古者生不相諱,卒哭,乃有神諱也。 又不諱,謂死也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公叔病,如有不可諱,將奈社稷何。《後漢·桓榮傳》如有不諱,無憂家室也。《註》死者人之常,故言不諱也。 又葉呼韋切,音揮。《東方朔·七諫》願乗閒而效志兮,恐犯忌而干諱。卒撫情以寂漠兮,然怊悵而自悲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三》《言部》 ·諱
- 誋也。從言韋聲。許貴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