議
注音: ㄧˋ 讀音: yì
簡體部首:讠 簡體部外筆畫: 3 簡體總筆畫:5
繁體部首: 言
五筆86:YYQY 五筆98: YYRY 倉頡:IVIK 鄭碼: SSOS 電碼:6231
筆順編號: 45434 四角號碼:34703 UNICODE: 8BAE
基本意思
(議)
yì ㄧˋ- 意見,言論:~論。提~。建~。
- 討論,商量:商~。會~。協~。~案。~決。~價。
- 評論是非,多指責備:非~。恐招物~。
- 舊時文體的一種,用以論事說理或陳述意見:奏~。駁~。
英漢互譯
- discuss opinion talk over view
方言注音
- 粵語:ji5ji6
詳細意思解釋
- 議
議 yì〈動〉
- (形聲。從言,義聲。本義:商議,討論)
- 同本義 [discuss;exchange views on;talk over]
- 議,語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議,謀也。——《廣雅》。按,謂論事之宜。
- 唯酒食是議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斯干》
- 法而不議。——《荀子·王制》
- 趙王悉召群臣議。——《史記》
- 又如:議計(商議合計);議妥(商量妥當);議婚(商談聯姻之事)
- 評議是非 [comment on]
- 議論證據古今。——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
- 又如:議勛(評議功勛);議語(談論)
- 選擇 [select;choose]
- 乃議侑于賓。——《儀禮·有司徹》。注:「猶擇也。」
- 又如:議才(選肝人才)
- 議處;議罪 [consider and punish;discuss a crime]
- 因為誣上,卒從吏議。——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
- 又如:議狀(論罪定刑的文書);議處(清制對有過失的官吏,交吏部擬定處罰辦法);議懲(評議罪刑給予懲處);議刑(議罪以定刑)
- 議論,特指議論政事 [comment;talk over]
- 故圣人議多少論厚薄為之政。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
- 大功言而不議。——《禮記·閑傳》
- 通「儀」( yí)。忖度 [conjecture]
- 議之而后動。——《易·系辭上》
- 昔先王議事以制。——《國語·鄭語》。王引之云:「議,讀為儀。」
- 博學不可使議世。——《墨子·非儒》。王念孫云:「儀,議古字通。」
詞性變化
- 議
議 yì〈名〉
- 意見、看法、判斷或評價 [opinion;view]
- 不復料其虛實,便開此議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- 又如:議計(意見和計策);議論風生(比喻能言善道,語辭生動有味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酉集上》《言字部》 ·議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宜寄切,音義。《說文》語也。《徐曰》定事之宜也。《廣雅》言也,謀也。《廣韻》評也。《正韻》謪也。《易·節卦》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。《書·周官》議事以制。《禮·曲禮》公事不私議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六合之內,聖人論而不議。《文中子·問易篇》議其盡天下之心乎。《註》續書有議。 又《廣韻》擇也。《儀禮·有司徹》乃議侑于賔以異姓。《鄭註》議猶擇也。擇賔之賢者,可以侑尸,必用異姓廣敬也。 又《玉篇》法有八議。《周禮·秋官·小司》以八辟麗邦法,附罰。一議親,二議故,三議賢,四議能,五議功,六議貴,七議勤,八議賔。 又《唐書·百官志》下之通上,其制有六,四曰議。《蔡邕·獨斷》其有疑事,公卿百官會議。若臺閣有所正處,而獨執異意,曰駁議。 又官名。《後漢·百官志》議郞六百石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有諫議大夫。又司議郞。 又通作。詳前字註。 又《集韻》魚羈切《韻會》疑羈切,義平聲。謀度也。《詩·小雅》或出入風議。陸德明協句音宜。 又葉牛何切,音俄。《史記·述贊》桓公之東,太史是庸。及侵周禾,王人是議。庸葉東,議葉禾。 《說文》本作。*考證:〔《易·節象》君子以制度數,議德行。〕 謹照原文度數改數度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三》《言部》 ·議
- 語也。從言義聲。宜寄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