鍚
注音: ㄧㄤˊ 讀音: yáng
簡體部首:釒 簡體部外筆畫: 9 簡體總筆畫:17
繁體部首: 金
五筆86/98:QJGR 倉頡: CAMH 鄭碼: PKRO 電碼: 9673
筆順編號: 34112431251113533 四角號碼:86127 UNICODE:935A
基本意思
"yáng ㄧㄤˊ- 見钖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joeng4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rong2[臺灣四縣腔]jong2[客英字典]jong2tong5
詳細意思解釋
- 鍚 yáng
〈名〉
- 馬額上的金屬飾物。馬走動時發出聲響 [the ornaments on horse's forehead]
- 鍚、鸞、和、鈴,昭其聲也。——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。杜預注:「鍚在馬額…動皆有鳴聲。」
- 又如:鍚面(馬頭上的鏤金飾物。也叫「當盧」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戌集上》《金字部》 ·鍚 ·康熙筆畫:17 ·部外筆畫:9
- 《廣韻》與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余章切《正韻》移章切,音陽。與鐊同。《詩·大雅》鉤膺鏤鍚。《箋》睂上曰鍚,刻金飾之,今當盧也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鍚鸞和鈴,昭其聲也。《註》鍚,在馬額,有鳴聲。 又邑名。《左傳·哀十二年》彌作、頃丘、玉暢、嵒、戈、鍚。《註》六邑名。 又《廣韻》兵名。盾背飾以金爲之。《禮·郊特牲》朱干設鍚,諸侯之僭禮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