饐
注音: ㄧˋ 讀音: yì
簡體部首:飠 簡體部外筆畫:12 簡體總筆畫: 20
繁體部首:食 繁體部外筆畫: 12 繁體總筆畫: 21
五筆86:WYVU 五筆98: WVFU 倉頡:OIGBT 鄭碼:OXJU 電碼:7435
筆順編號:34451154121451251431 四角號碼:84718 UNICODE: 9950
基本意思
yì ㄧˋ- (食物)腐敗發臭:「食~而餲。」
方言注音
- 粵語:ji3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rit7[梅縣腔]j5[客英字典]ji5[臺灣四縣腔]jit7
詳細意思解釋
- 饐 yì
〈動〉(形聲。從食,壹聲。本義:食物經久發臭) 同本義 [food turns rotten]。如:饐饐(食物腐爛變質);饐熱(食物發熱變質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戌集下》《食字部》 ·饐 ·康熙筆畫:21 ·部外筆畫:12
- 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乙冀切,音懿。《玉篇》饐餲,臭味變。《說文》飯傷濕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食饐謂之餲。《集韻》或作饖。 又《集韻》於例切,音餲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一結切,音噎。《說文》飯窒也。《集韻》或作噎。 又《集韻》益悉切,音壹。義同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五》《食部》 ·饐
- 飯傷溼也。從食壹聲。乙冀切〖注〗,古文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