饅
注音: ㄇㄢˊ 讀音: mán
簡體部首:飠 簡體部外筆畫: 11 簡體總筆畫:19
繁體部首:食 繁體部外筆畫:11 繁體總筆畫: 20
五筆86: WYVC 五筆98:WVJC 倉頡:OIAWE 鄭碼:OXLX 電碼:7429
筆順編號:3445115425112522154 四角號碼: 86747 UNICODE:9945
基本意思
"mán ㄇㄢˊ- 見饅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maan4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man2[客語拼音字匯]man2[東莞腔]man2[寶安腔]man2[客英字典]man2man3[梅縣腔]man2[臺灣四縣腔]man2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戌集下》《食字部》 ·饅 ·康熙筆畫:20 ·部外筆畫:11
- 《廣韻》母官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謨官切,音瞞。《集韻》饅頭,餠也。《正字通》麫食也。饅開首者曰橐駝臍。吳下呼膪,讀若匘詐,言熟食之肥也。長曰繭,斜曰桃。《晉·書束晳賦》饅頭薄持。《事物紀原》諸葛亮南征,將渡瀘水。土俗殺人首祭神,亮令以羊豕代,取麫,畫人頭祭之。饅頭名始此,又南唐有子母饅頭。《燕翼詒謀錄》仁宗誕日,賜羣臣包子,卽饅頭別名。今俗屑麫發酵,或有餡,或無餡,烝食者謂之饅頭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