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
注音: ㄑㄩˋ 讀音: qù
五筆86/98: FCU 倉頡: GI 鄭碼: BZS 電碼:0637
筆順編號:12154 四角號碼:40732 UNICODE: 53BB
基本意思
qù ㄑㄩˋ- 離開所在的地方到別處;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,與來相對:~處。~路。~國。
- 距離,差別:相~不遠。
- 已過的,特指剛過去的一年:~年。~冬今春。
- 除掉,減掉:~掉。~皮。~勢(a.閹割;b.動作或事情終了時的氣勢)。
- 扮演戲曲中的角色:他~男主角。
- 用在動詞后,表示趨向:上~。進~。
- 用在動詞后,表示持續:信步走~。
- 漢語四聲之一:~聲(a.古漢語四聲的第三聲;b.普通話字調中的第四聲)。
英漢互譯
- be apart from betake get rid of go leave remove repair
方言注音
- 粵語:heoi2heoi3
- 客家話:[梅縣腔]hi5ki5[沙頭角腔]hi5ki5[客英字典]hi5ki5[海陸豐腔]hi5ki5[寶安腔]hi5[東莞腔]hi5[臺灣四縣腔]hi5ki5[客語拼音字匯]hi4ki4[陸豐腔]ki3ki5hi5
詳細意思解釋
- 去 qù
〈動〉
- (會意兼形聲。甲骨文字形。上面是人(大),下面是口(或作「凵」),表示人離開洞口或坑坎而去。《說文》:「從大,凵聲。」凵( qū)。本義:離開)
- 同本義 [go away;leave]
- 去,人相違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逝將去女,適彼樂土。——《詩·魏風·碩鼠》
- 紀侯大去其國。——《春秋·莊公四年》
- 大去者,不遺一人之辭也。——《谷梁傳》
- 武子去所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二十年》
- 不能相去。——《戰國策·齊策》
- 乃去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
- 久而不去。——宋· 歐陽修《歸田錄》
- 一狼徑去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狼三則》
- 東向馳去。——清· 魏禧《大鐵椎傳》
- 又如:去離(分離;離開);去任(因故離開職位);去住無門(進退兩難);去來(離去;往來);去位(離開官位)
- 除去;去掉 [remove;wipe off]
- 去死肌,殺三蟲。——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
- 明日去。——清· 袁枚《黃生借書說》
- 俸去書來。
- 又如:去絕根株(斬草除根);去疾(除去疾病);去皮;去邪歸正(去掉邪惡,歸于正道)
- 相距,遠離 [be apart from;be at a distance of]
- 連峰去天不盈尺。——《蜀道難》
- 日始出時去人近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- 西蜀之去 南海。—— 清· 彭端淑《為學一首示子侄》
- 去村四里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類鈔·戰事類》
- 又如:兩地相去50里
- 前往,到別處,跟「來」相反 [go]
- 大江東去,浪淘盡,千古風流人物。——蘇軾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詞
- 公然抱茅入竹去。——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
- 汝可去應之。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- 又如:去住無門(進退兩難);去緊(走得快;迅疾);去處(所去的地方);去學校;誰去都一樣
- 失掉; 失去 [lose]
- 大事去矣,可痛惜哉。——《三國演義》
- 又如:去失(丟失)
- 扮演 [戲曲里的角色] [play the part of]。如:去主角的那位長得并不美
- 趕走;打發走 [drive]
- 夫匯上之處女,有家貧而無燭者,處女相與語,欲去之。——《戰國策》
- 拋棄,舍棄 [throw away]
- 是君臣、父子、兄弟盡去仁義,懷利以相接,然而不亡者,未之有也。——《孟子》
- 又如:去心(心里丟開;放心);去勢(舍棄權勢)
- 去世,死亡 [die]
- 日月還復周,我去不再陽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雜詩》
- 又如:去世(死亡)
- 用在謂詞或謂詞結構后表示趨向或持續 [used after a verb or a V—O construction to indicate that an action is to take place or continue]
- 上去下來船不定,自飛自語燕爭忙。——宋· 梅堯臣《絕句》
- 歸去來兮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
- 一鳴輒躍去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- 躍去尺有咫。
- 又如:我去考慮考慮;明年回鄉下去;船向前慢慢開去;把東西給他送去
- 逃離,逃亡 [go into exile;flee from home]
- 委而去之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
- 小敵去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類鈔·戰事類》
- 紡焉以度而去之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十九年》
- 通「驅」。驅逐 [drive out;expel]
- 千乘三去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
詞性變化
- 去 qù
〈形〉
- 過去了的 [of last year;past]。如:去歲(去年,上一年);去事(往事);去日(過去的歲月)
- 通「怯」。膽小,畏縮 [cowardly;timid]
- 去 qù
〈介〉在。表示時間或處所 [in;at]
- 去里面一字兒擺著三只大酒缸。——《水滸傳》
- 去 qù
〈名〉去聲。漢語四聲之一 [falling tone,one of the four tones in classical Chinese and the fourth tone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]
- 古人以「平」「上」「去」「入」四字各為一聲的代表字,于是這四個字就成了四聲的名稱。——王力《漢語音韻學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子集下》《厶字部》 ·去 ·康熙筆畫:5 ·部外筆畫:3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據切,墟去聲。《說文》人相違也。《廣韻》離也。《增韻》來去,離去,去就之去。《玉篇》行也。《史記·莊助傳》汲黯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。又棄也。《後漢·申屠剛傳》愚聞人所歸者,天所與。人所畔者,天所去也。又《唐韻》羌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舉切《正韻》丘舉切,墟上聲。《集韻》徹也。又藏也。《前漢·蘇武傳》掘野鼠,去草實而食之。《註》去,收藏也。又《集韻》或作弆。《前漢·遵傳》遵善書,與人尺牘,皆藏弆以爲榮。《註》弆,亦藏也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於切,音墟。疾走。《正字通》同驅。《詩·小雅》鳥鼠攸去,君子攸芋。《左傳·僖十五年》秦伯伐晉。卜之,曰:千乘三去,三去之餘,獲其雄狐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五》《去部》 ·去
- 人相違也。從大聲。凡去之屬皆從去。丘據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