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
注音: ㄗㄡˇ 讀音: zǒu
五筆86/98:FHU 倉頡: GYO 鄭碼:BO 電碼:6382
筆順編號: 1212134 四角號碼: 40801 UNICODE: 8D70
基本意思
zǒu ㄗㄡˇ- 行:~路。~步。
- 往來:~親戚。
- 移動:~向(延伸的方向)。~筆(很快地寫)。鐘表不~了。
- 往來運送:~信。~私。
- 離去:~開。剛~。出~。
- 經過:~賬。~內線。~后門。
- 透漏出去,超越范圍:~氣(漏氣)。
- 失去原樣:~形。~樣。
- 古代指奔跑:~馬。不脛而~。
- 仆人,我的謙辭:牛馬~(當牛作馬的仆人,如「太史公~~~。」)。
英漢互譯
- walk go pad track wend
方言注音
- 粵語:zau2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zeu3[客英字典]zeu3[沙頭角腔]tsieu3[梅縣腔]zeu3[臺灣四縣腔]zeu3[陸豐腔]zeu3[東莞腔]zeu3[寶安腔]ziu3[客語拼音字匯]zeu3
詳細意思解釋
- 走 zǒu
〈動〉
- (會意。金文字形象擺動兩臂跑步的人形,下部象人腳。合起來表示人在跑。本義:跑)
- 同本義 [run]
- 走,趨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來朝走馬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緜》
- 某將走見。——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
- 險其走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三年》
- 若蟬之走明火也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期賢》
- 在位者皆反走辟。——《大戴禮記·諸侯遷廟》
- 扁鵲望 桓侯而還走。——《韓非子·喻老》
- 兔走觸株,折頸而死。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
- 夸父與日逐走。——《山海經·海外北經》
- 雙兔傍地走。——《樂府詩集·木蘭詩》
- 飛沙走礫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滿井游記》
- 錄畢,走送之,不敢稍愈約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
- 幾欲先走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聲詩自序》
- 又如:走馬觀花;走堂的(跑堂的);走塘的(跑堂的);走百病(元宵節婦女出游,認為可驅邪除祟);走驟(飛奔。疾馳);走丸(如丸迅速旋轉);走解(在跑動的馬背上表演特技);走三家不如坐一家(比喻專心一事,比較容易成功)
- 逃跑 [flee]
- 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- 老翁逾墻走,老婦出門看。——杜甫《石壕吏》
- 已而燕軍攻 安平,城壞, 齊人走,爭涂。——《史記·田單列傳》
- 齊兵敗,閔王出走于外。——《戰國策·燕策一》
- 田榮即引兵歸,逐其王假, 假亡走 楚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- 老官,走了牛也!走了牛也!——《西游記》
- 又如:走避(逃去,避開);走北(戰敗而逃);走匿(逃走躲避)
- 往。奔向某地 [go;tend to]
- 漁者走淵,木者走山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- 驪山北構而西折,直走 咸陽。—— 唐·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
- 青捕虜知單于所居,乃自以精兵走之。——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
- 趨利如水走下,四方亡擇也。——晁錯《論貴粟疏》
- 民之歸仁也,猶水之就下,獸之走壙也。——《孟子》
- 若蟬之走明火也。——《呂氏春秋》
- 走訴行御史臺。——明· 高啟《書博雞者事》
- 又如:走起(起身,起床);走轉(逃轉,返回;轉,轉圈兒)。又如:走奔(快步前往);走晤(走訪,前往相見);走趟(走,前往);走謁(前往拜見);走趨(奔往;前往)
- 泄漏 [leak out]
- 不是舊話兒走了風,卻是甚的!——《西游記》
- 又如:走作(超出范圍或改變原來的樣子);走泄(走漏;泄露);走陽(精泄不止;遺精);走話(說話泄露秘密);走火入魔(因過分沉溺于某種事情,而方法又不正確,以致身心受到傷害)
- 喪失,失去 [lose]
- 溝不要深,則不走肥。——《沈氏農書》
- 又如:走油(舊法用桐油漆飾器物,油飾融褪,稱為「走油」);走板(唱歌時不合節拍);走失(喪失;丟去);走泄(放泄,流失)
- 步行 [walk;go] 。如:走班(行走的序列);走差(服役奔走)
- 遵循;沿著 [follow]。如:走群眾路線;走水路
- [親友間] 拜訪,訪問 [visit]。如:走娘家;走親戚
- 旅游 [travel]。如:走遍全國
- [口]∶滾開,離開 [blow]。如:走吧,你這號人物,在這一帶是沒有人要的
- 改變 [change]。如:走作(走樣;出錯);走了大褶兒(出了大錯);走色(變色;褪色);走局,走味(失卻原味);走相(走樣)
詞性變化
- 走 zǒu
〈名〉
- 泛指獸類 [beast]
- 上無逸飛,下無遺走。——漢· 張衡《西京賦》
- 車輪 [wheel]
- 以車兩走,軸間廣大以圉。——《墨子》
- 仆人,有時含蔑稱意 [servant]
- 我議欲板筑,群走皆不怡。——《建德新墻》
- 又如:走吏(供奔走的小吏);走史(走使。指仆役);走胥(小吏);走腳(跑腿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酉集中》《走字部》 ·走 ·康熙筆畫:7 ·部外筆畫:0
- 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子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子口切,奏上聲。《說文》趨也。從夭從止。《註》徐鍇曰:則足屈,故從夭。《五經文字》今經典相承作走。 又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將走。《註》走,猶去也。 又《司馬遷·報任少卿書》太史公牛馬走。《註》走,猶僕也。《班固·答賔戲》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。○按《漢書·敘傳》走作僕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則切,音。《釋名》疾趨曰走。走,奏也。促有所奏至也。《羣經音辨》趨向曰走。《書·武成》駿奔走。《孟子》棄甲曳兵而走。《爾雅·釋宮》中庭謂之走。《註》走,疾趨也。 又與奏同。《詩·大雅》予曰有奔奏。《疏》今天下皆奔走而歸趨之也。《釋文》奏,本亦作走。音同。 又《韻補》葉子與切。《左傳·昭七年》正考父鼎銘:一命而僂,再命而傴,三命而俯,循牆而走,亦莫余敢侮。 又葉養里切,音以。《論語讖》殷惑妲己玉馬走。*考證:〔《詩·大雅》予曰有奔走。〕 謹照原文奔走改奔奏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二》《走部》 ·
- 趨也。從夭止。夭止者,屈也。凡走之屬皆從走。子茍切〖注〗徐鍇曰:「走則足屈,故從夭。」 〖注〗,《字彙補》古文走。,,《說文》走從夭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