貂
注音: ㄉㄧㄠ 讀音: diāo
五筆86:EEVK 五筆98:EVKG 倉頡: BHSHR 鄭碼:PQYJ 電碼:6285
筆順編號: 344353353251 四角號碼: 27262 UNICODE:8C82
基本意思
diāo ㄉㄧㄠˉ- 哺乳動物的一屬。種類很多,毛皮黃黑色或帶紫色,是很珍貴的衣料,我國東北特產之一。
英漢互譯
- ermine mink
方言注音
- 粵語:diu1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diau1[梅縣腔]diau1[陸豐腔]diau1[臺灣四縣腔]diau1[東莞腔]diau1[客英字典]diau1[寶安腔]diau1[客語拼音字匯]diau1
詳細意思解釋
- 貂 diāo
〈名〉
- (形聲。從豸( zhì),召聲。本義:哺乳動物。又稱「貂鼠」。體細長,色黃或紫黑,種類很多) 同本義 [marten]
- 即解貂覆生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- 金張藉舊業,七葉珥漢貂。——左思《詠史》
- 又如:貂珥(喻顯貴);貂扇(用貂尾做的扇子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酉集中》《豸字部》 ·貂 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5
- 〔古文〕鼦《廣韻》都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丁聊切,音雕。《說文》屬,大而黃黑。《後漢·輿服志》武冠,侍中、中常侍加黃金璫,附蟬爲文,貂尾爲飾。《註》應劭曰:貂內勁悍而外溫潤。徐廣曰:貂,紫蔚采潤,而毛采不彰灼,北方寒涼,本以貂皮暖額,附施於冠,遂爲首飾。《唐書·回鶻傳》服貴貂豽,內貂靑爲賦。 又姓。《戰國策》貂勃。《註》齊人。 又《史記·貨殖傳》狐鼦裘千皮。《爾雅翼》貂實類,故字亦作鼦。 《正字通》俗省作,非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九》《豸部》 ·貂
- 鼠屬。大而黃黑,出胡丁零國。從豸召聲。都僚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