觱
注音: ㄅㄧˋ 讀音: bì
五筆86/98: DGKE 倉頡:IRNBG 鄭碼: HMRL 電碼: 6048
筆順編號:1312515343535112 四角號碼:53227 UNICODE: 89F1
基本意思
bì ㄅㄧˋ- 〔~篥〕古代管樂器,形似喇叭,用竹做管,用蘆葦做嘴,亦作「觱栗」。
- 〔~發〕風寒冷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bit1
- 客家話:[寶安腔]bit8[臺灣四縣腔]bit7bit8[梅縣腔]bit7[客英字典]bit7bet7[海陸豐腔]bit7bit8
詳細意思解釋
- 觱 bì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酉集上》《角字部》 ·觱 ·康熙筆畫:16 ·部外筆畫:9
- 《唐韻》畢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壁吉切,音必。《說文》羌人所吹角屠觱,以驚馬也。《徐曰》今之觱栗,其聲然也。俗作篳篥。 又觱發,風寒也。《詩·豳風》一之日觱發。《說文》作滭冹。 又觱沸,泉湧出貌。《詩·小雅》觱沸檻泉。《玉篇》或作滭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王勿切,音。亦羌人吹角。 《說文》本作。《六書正譌》吹皆角音,故從角。,古誖字,諧聲。然今時惟知觱矣。《說文》冹,一之日冹。*考證:〔《詩·豳風》一之日觱發。《說文》作畢發。〕 謹照原文畢發改滭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