儃
注音: ㄔㄢˊ ㄊㄢˇ ㄕㄢˋ 讀音: chán tǎn shàn
簡體部首: 亻 簡體部外筆畫: 13 簡體總筆畫: 15
繁體部首:人
五筆86/98: WYLG 倉頡:OYWM 鄭碼: NSKA
筆順編號:324125151125111 四角號碼:20216 UNICODE:5103
基本意思
chán ㄔㄢˊ- 〔~佪〕a.打轉;b.徘徊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cin4sin4taan2
-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sham2tan3[臺灣四縣腔]sam2tan3[海陸豐腔]sham2tan3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子集中》《人字部》 ·儃 ·康熙筆畫:15 ·部外筆畫:13
- 《廣韻》市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時連切,音蟬。態也。又儃佪,不進貌。《楚辭·九章》欲儃佪以干傺。 又《正韻》徒亶切,壇上聲。儃儃,舒閒貌。《莊子·田子方》儃儃然不趨。 又《集韻》徒案切,音憚。徒也,語辭。亦作但亶。 又時戰切,音繕。傳與也。《揚子·法言》允哲堯儃舜之重。《註》與禪同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八》《人部》 ·儃
- 儃何也。從人亶聲。徒干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