耔
注音: ㄗˇ 讀音: zǐ
五筆86: DIBG 五筆98: FSBG 倉頡: QDND 鄭碼:CKYA 電碼: 5086
筆順編號: 111234521 四角號碼:57947 UNICODE:8014
基本意思
zǐ ㄗˇ- 在植物根上的培土:「或耘或~。」
方言注音
- 粵語:zi2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zih3[客語拼音字匯]zi3[海陸豐腔]zih3[客英字典]zih3[寶安腔]zu3
詳細意思解釋
- 耔
秄 zǐ〈動〉在禾根上培土 [hill up]
- 秄,雝禾本也。從禾,子聲。——《說文》。字亦作耔。按,苗生三葉以上,稍耨隴草,因壝其土,以壅苗根,使耐風與旱。
- 或耘或耔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甫田》
- 植杖而耘耔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
詞性變化
- 耔 zǐ
〈名〉植物的種子 [seed]
- 請酌借耔糧農器,于瓜州諸地開墾屯種,耕犁以馬代牛,并募耕夫二百,教回民農事。——《清史稿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未集中》《耒字部》 ·耔 ·康熙筆畫:9 ·部外筆畫:3
- 《廣韻》祖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祖似切,音子。《廣韻》壅苗本也。《詩·小雅》今適南畝,或耘或耔。《傳》耔,雝本也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津之切《正韻》津私切,音茲。《詩·小雅》或耘或耔。沈重讀。 《集韻》或作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