傫
注音: ㄌㄟˇ 讀音: lěi
簡體部首: 亻 簡體部外筆畫: 11 簡體總筆畫: 13
繁體部首:人
五筆86/98: WLXI 倉頡: OWVF 鄭碼:NKZ
筆順編號:3225121554234 四角號碼: 26293 UNICODE: 50AB
基本意思
lěi ㄌㄟˇ- 捆縛。
- 〔~~〕古同「累累」,頹喪。
- 姓。
詳細意思解釋
- 傫
儽 léi〈形〉
- 疲勞。同「傫」 [tired]
- 儽,勞也。——《廣雅·釋詁二》
- 頹喪 [depressed]
- 傫傫兮若無所歸。——《老子》
- 又如:傫如喪狗(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頹喪);傫然(頹喪的樣子);傫傫(頹喪失意的樣子)
詞性變化
- 傫 léi
〈動〉
- 通「累」。積 [pile up;heap up]
- 今之傫然在墓者也。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- 又如:傫然(形容重疊堆積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子集中》《人字部》 ·傫 ·康熙筆畫:13 ·部外筆畫:11
- 《集韻》同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