傺
注音: ㄔˋ 讀音: chì
簡體部首: 亻 簡體部外筆畫: 11 簡體總筆畫: 13
繁體部首: 人
五筆86/98:WWFI 倉頡:OBOF 鄭碼: NRBK 電碼:8084
筆順編號:3235445411234 四角號碼:27291 UNICODE: 50BA
基本意思
chì ㄔˋ- 留住。落腳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cai3
- 客家話:[客語拼音字匯]ji4[海陸豐腔]che5zi5[臺灣四縣腔]ce5zi5[客英字典]che5zi5
詳細意思解釋
- 傺 chì
〈動〉住,逗留 [stay]
- 傺,逗也。南楚謂之傺。——《方言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子集中》《人字部》 ·傺 ·康熙筆畫:13 ·部外筆畫:11
- 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丑例切,音懘。止也。《屈原·離騷》忳鬰邑余侘傺兮。《註》侘傺,失志貌。傺,住也,楚人謂住曰傺。《揚子·方言》傺,逗也。《註》逗卽今住字。又《楚辭·九辯》然坎傺而沈藏。《註》謂冬時物皆陷止潛藏。 又《玉篇》敕厲切,音蠆。義同。*考證:〔《楚辭·九辯》坎傺而沈藏。〕 謹照原文坎上增然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