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
注音: ㄧㄠˋ ㄧㄠ 讀音: yào yāo
簡體部首:覀 簡體部外筆畫:3 簡體總筆畫: 9
繁體部首: 襾
五筆86/98: SVF 倉頡:MWV 鄭碼:FJZM 電碼:6008
筆順編號:125221531 四角號碼: 10404 UNICODE:8981
基本意思
yào ㄧㄠˋ- 索取:~賬。~價。
- 希望,想:~強。~好。
- 請求:她~我給她讀報。
- 重大,值得重視的:重~。~人。~領。綱~。~言不煩。
- 應該,必須:須~。
- 將(jiāng):將~。快~。
- 如果,倘若:~是。
- 表選擇:~么。~不。~不然。
英漢互譯
- demand important must need shall want will ask for
方言注音
- 粵語:jiu1jiu3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jeu1jeu5jau1jau5[陸豐腔]jau5[海陸豐腔]rau1rau5[寶安腔]jau5
- jau1[沙頭角腔]jau5[客英字典]jau5jau1jeu1[東莞腔]jau5jau1[梅縣腔]jau5[客語拼音字匯]yau1yau4yeu1yeu4[梅縣腔]jau5
詳細意思解釋
- 要 yāo
〈名〉
- 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中間象人形,兩旁為兩手形。表示兩手叉腰。本義:人腰)
- 「腰」的古字 [waist]
- 昔者,楚靈王好細要。——《墨子》
- 戶服艾以盈要兮,謂幽蘭其不可佩。——《楚辭》
- 故量食而食之,量要而帶之。——《荀子·禮論》
- 又如:要膂(腰和脊骨。比喻重要部位);要章(腰間所佩的印);要支(腰肢)
- 五服之一。古代指離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區 [suburb]。如:要服(古代王畿以外按距離分為五服。相傳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為要服);要荒(要服和荒服。古稱王畿外極遠之地為荒服,泛指遠方之國);要蠻(極偏遠的蠻荒之地)
- 姓
詞性變化
- 要 yāo
〈動〉
- 約請;邀請 [invite]
- 便要還家,設酒殺雞作食。——晉· 陶潛《桃花源記》
- 石崇每要客燕集。——《世說新語·汰侈門》
- 又如:要引(邀迎薦舉);要約(邀約;邀請)
- 約言。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莊嚴的承諾或表示某種決心。亦指所訂立的誓約、盟約 [ally;promise;pledge]
- 豈要黃河誓,須勒燕然石。——唐· 崔湜《寒垣行》
- 又如:要約(立盟;立約;約定);要契(契約;盟約)
- 通「徼」( jiǎo)。探求;求取 [seek;pursue]
- 不庶幾,不要幸。——《晏子春秋·內篇問下》。孫星衍云:「要與徼通。」
- 今之人修其天爵,以要人爵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。趙岐注:「要,求也。」
- 要利之人,犯危何益?——《呂氏春秋·愛類》。高誘注:「要,徼也。」
- 又如:要祿(求取利祿);要福(祈求幸福)
- 通「邀」。攔阻;截擊 [intercept]
- 使數人要于路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
- 且前日要政, 政徒以老母。——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
- 張良出,要 項伯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- 又如:要勒(遮攔;阻擋);要御(攔阻控制);要路(攔路;遮道)
- 迎候;迎接 [meet]。如:要途(迎于中途);要候(中途等候;迎候);要道(遮道;迎候于路上)
- 約束;禁止 [keep within bounds;restrain;prohibit]。如:要約(控制;約束);要時(限約時間)
- 通「約」( yuē)。脅迫 [force;coerce]
- 明神洋蠲要盟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九年》
- 且要盟無質。
- 雖不要君,吾不信也。——《論語·憲問》
- 以要晉國之成。——《國語·晉語三》
- 又如:要市(以要挾手段謀取利益或迫使對方滿足自己的某種要求);要劫(脅迫劫待)
- 和;會合 [join;meet]。如:要結(結合;邀引交結)
- 審察;核實 [examine;verify;check]。如:要囚(審察囚犯的供辭);要知(書簡套語。鑒察,察知)
- 另見 yào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申集下》《襾字部》 ·要 ·康熙筆畫:9 ·部外筆畫:3
-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於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伊消切,音邀。《博雅》約也。《論語》久要不忘平生之言。《註》久要,舊約也。《左傳·哀十四年》使季路要我,吾無盟矣。 又求也。《孟子》脩其天爵,以要人爵。 又也。《詩·魏風》要之襋之,好人服之。 又會也。《禮·樂記》要其節奏。《註》要,猶會也。《釋文》要,一遙反。 又《廣韻》勒也。 又劫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上自欲征匈奴,羣臣諫不聽,皇太后固要,上乃止。 又劾也,察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鄕士》異其死之罪而要之。《疏》要,劾實也。《書·康誥要囚傳》要察囚情,得其辭以斷獄。 又衞圻之外,謂之要服。《書·禹貢》五百里要服。 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吳人要離之後,漢有河南令要兢,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。 又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濡水,又東南流與要水合。 又靑要,山名。《山海經》靑要之山,寔惟帝之密都。 又高要,縣名。《一統志》屬廣州府。 又與腰通。《說文》身中也,象人要自之形。今作腰。別詳肉部。 又《廣韻》於笑切。讀去聲。《篇海》凡要也,要會也。《孝經》先王有至德要道。《晉書·宣帝紀》軍事大要有五。 又《論語》久要,亦讀去聲。《王安石·老人行》古來人事已如此,今日何須論久要。葉入誚韻。 又《集韻》伊鳥切,音杳。與騕同。騕褭,良馬名。或作要。 又以紹切,音。與偠同。偠紹或作要紹。舒緩貌也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三》《部》 ·要
- 身中也。象人要自之形。從,交省聲。,古文要。於消切。又,於笑切〖注〗,古文要。
文二 重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