纚
注音: ㄌㄧˊ ㄒㄧˇ ㄌㄧˇ ㄙㄚˇ 讀音: lí xǐ lǐ sǎ
簡體部首: 糹 簡體部外筆畫:19 簡體總筆畫: 25
繁體部首:糸
五筆86/98: XGMX 倉頡:VFMMP 鄭碼:ZALT 電碼: 4967
筆順編號:5544441254125441352211535 四角號碼: 21912 UNICODE:7E9A
基本意思
lí ㄌㄧˊ- 繩索。
- 系住。
- 盛裝的樣子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saai2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li2sai3[客英字典]li5sai3[海陸豐腔]li2sai3[梅縣腔]li5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未集中》《糸字部》 ·纚 ·康熙筆畫:25 ·部外筆畫:19
- 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所綺切,音蹝。《說文》冠織也。《釋名》纚,以韜髪者也。以纚爲之,因以爲名。《廣韻》同縰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緇纚,廣終幅,長六尺。《註》今之幘梁也。《前漢·江充傳》冠襌纚步搖。《註》纚,織絲爲之,卽今方目紗是也。《後漢·輿服志》法冠,高五寸,以纚爲展筩。《註》纚,今之縰。通俗文:幘里曰纚。 又《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》纚乎淫淫。《註》群行貌也。 又《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》輦道纚屬。《註》纚迤相連屬也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鄰知切,音離。《詩·小雅》紼纚維之。《傳》纚,緌也。《釋文》韓詩云:筰也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所蟹切,音灑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落英幡纚。《註》幡纚,偏幡也。 又《集韻》所宜切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灕虖幓纚。《註》車飾貌也。 又《集韻》所禾切,音羅。《屈原·離騷》索胡繩之纚纚。《註》胡繩,香草。纚纚,索好貌。 又《集韻》疎士切,音史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奮長袖之颯纚。《註》颯纚,長貌。 又《集韻》輦尒切,音邐。連也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十三》《糸部》 ·纚
- 冠織也。從糸麗聲。所綺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