纊
注音: ㄎㄨㄤˋ 讀音: kuàng
簡體部首:糹 簡體部外筆畫: 14 簡體總筆畫:20
繁體部首:糸 繁體部外筆畫: 15 繁體總筆畫:21
五筆86:XYAW 五筆98:XOAW 倉頡: VFITC 鄭碼: ZTG 電碼: 4962
筆順編號:55444441312212512134 四角號碼:20986 UNICODE: 7E8A
基本意思
"kuàng ㄎㄨㄤˋ- 見纊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kwong3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kong3[客英字典]kwong3kwong5[海陸豐腔]kong3[梅縣腔]kwong3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未集中》《糸字部》 ·纊 ·康熙筆畫:21 ·部外筆畫:15
- 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苦謗切,音曠。《說文》絮也。或從光作絖。《玉篇》綿也。《書·禹貢》厥篚纖纊。《傳》纊,細綿。《儀禮·旣夕》屬纊。《註》纊,新絮。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三軍之士,皆如挾纊。《註》綿也。 又《集韻》古曠切,光去聲。義同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十三》《糸部》 ·纊
- 絮也。從糸廣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皆如挾纊。」絖,纊或從光。苦謗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