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糹部 >>

注音: ㄖㄨˊ 讀音: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14   總筆畫: 20

簡體部首:   簡體部外筆畫: 14   簡體總筆畫: 20

繁體部首:

五筆86/98:XFDJ   倉頡:VFMBB   鄭碼:ZFGL   電碼:4948

筆順編號:55444414524444132522   四角號碼: 21927   UNICODE: 7E7B


基本意思

  ㄖㄨˊ 又 xū ㄒㄩˉ
  1. 彩色的繒。
  2. 色。
  3. 細密的繒。
  4. 古時用帛制成的出入關卡的憑證:「軍從濟南當詣博士,步入關,關吏予軍~。」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seoi1
  •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si1[客英字典]si1[臺灣四縣腔]si1[梅縣腔]si1sui1

詳細意思解釋

〈名〉

  1. 彩色的絲織品 [color silk fabrics]
    1. 繻,繒采色。從糸,需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親解孝宗艸角之繻傅其首。——《宋史·韓彥直傳》
  2. 細密的絲織品 [fine thin silk ]
    1. 繻,細密之羅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  3. 漢代出入關隘的帛制通行證,上寫字,分為兩半,出入時驗合 [silk pass]
    1. 繻,帛邊也。古者過關以符書帛裂而分之,若今券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    2. 又如:繻卷(古代作通行證用的符帛)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未集中》《糸字部》 ·繻 ·康熙筆畫:20 ·部外筆畫:14
  • 《廣韻》相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詢趨切,音須。《說文》繒采色。《玉篇》細密之羅也。《易·旣濟》繻,有衣袽。《前漢·終軍傳》關吏與軍繻。《註》蘇林曰:繻,帛邊也。舊關出入皆以傳,傳還,因裂繻頭,合以爲符信也。 又《類篇》一曰細密網。亦作緰。又人名。《左傳·隱二年》紀裂繻來逆女。 又《集韻》汝朱切,音儒。義同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十三》《糸部》 ·繻
  • 繒采色。從糸需聲。讀若《易》「繻有衣」。相俞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《漢書傳》:符帛也。

  •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  • 繒采色也。此本義也。左傳紀裂繻。大夫以裂繻爲名。此繻乃之叚借。巾部曰、繒耑裂也是也。終軍傳。關吏與軍繻。蘇林曰。繻、帛邊也。舊關出入皆以傳。傳因裂繻頭。合以爲符信也。卽左氏裂繻字。正當作。是以二傳作緰。從糸。需聲。相俞切。古音在四部。讀若繻有衣。周易旣濟六四文。葢有譌奪。證之以篆下所偁。則繻當作需。衣下奪字。

English

fine silk guaze; torn piece of silk

繻的造詞

別人正在查的漢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