縭
注音: ㄌㄧˊ 讀音: lí
簡體部首: 糹 簡體部外筆畫: 10 簡體總筆畫: 16
繁體部首: 糸 繁體部外筆畫: 11 繁體總筆畫:17
五筆86: XYBC 五筆98: XYRC 倉頡: VFYUB 鄭碼:ZSLZ 電碼: 4926
筆順編號: 5544444134522554 四角號碼:20927 UNICODE:7E2D
基本意思
"lí ㄌㄧˊ- 見縭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lei4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li2[客英字典]li2[海陸豐腔]li2[梅縣腔]li2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未集中》《糸字部》 ·縭 ·康熙筆畫:17 ·部外筆畫:11
- 《廣韻》呂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鄰知切,音離。《說文》以絲介履也。 又《爾雅·釋器》婦人之褘謂之縭。《註》卽今之香纓也。《詩·豳風》親結其縭。《傳》縭,婦人之褘也。母戒女施衿結帨。 又《爾雅·釋水》縭,緌也。《疏》縭訓爲緌,緌又爲繫。《詩·小雅》紼縭維之。 又《正韻》抽知切,音摛。《唐書·儒學傳》風縭露沐。*考證:〔《爾雅·釋器》婦人之褘謂縭。〕 謹照原文謂下增之字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十三》《糸部》 ·縭
- 以絲介履也。從糸離聲。力知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