紟
注音: ㄐㄧㄣ ㄐㄧㄣˋ 讀音: jīn jìn
簡體部首: 糹 簡體部外筆畫: 4 簡體總筆畫: 10
繁體部首: 糸
五筆86/98:XWYN 倉頡: VFOIN 鄭碼:ZOSX
筆順編號:5544443445 四角號碼: 28927 UNICODE: 7D1F
基本意思
jīn ㄐㄧㄣˉ- 古同衿,系結。
- 古書上說的一種布帛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gam1gam3kam1
- 客家話:[梅縣腔]kim1[臺灣四縣腔]gim1[客英字典]kim1[海陸豐腔]gim1
詳細意思解釋
- 紟 jīn
〈名〉同「衿」。系結衣襟的帶子 [belt used to connect the fronts of a garment]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未集中》《糸字部》 ·紟 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4
- 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吟切,音今。《說文》衣系也。籀文從金作。《玉篇》結衣也。亦作衿。《廣韻》紟帶。或作襟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巨禁切,音噤。《儀禮·士喪禮》綪絞紟。《註》紟,單被也。《禮·喪大記》布紟二衾。又絞紟,如朝服。《疏》言絞之與紟二者皆以布,精麤皆如朝服,俱十五升也。 又《集韻》居切,音禁。義同。 又《集韻》渠金切,音琴。《類篇》布帛名。 又《集韻》其淹切,音箝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十三》《糸部》 ·紟
- 衣系也。從糸今聲。,籀文從金。居音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