胾
注音: ㄗˋ 讀音: zì
五筆86/98:FAMW 倉頡:JIOBO 鄭碼: EHOO 電碼:5175
筆順編號: 121253434534 四角號碼: 43250 UNICODE:80FE
基本意思
zì ㄗˋ- 切成大塊的肉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zi3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chi6[客英字典]zih5ci5[臺灣四縣腔]ci5
詳細意思解釋
- 胾 zì
〈名〉切成的大塊肉 [big piece of meat]
- 胾,大臠也。從肉。——《說文》
- 毛炰胾羹,籩豆大房。——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
- 左殽右胾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》。注:「殽,骨體也;胾,切肉也。殽在俎,胾在豆。」
- 羹胾中別。——《管子·弟子職》
- 胾四豆。——《儀禮·士虞禮》
- 召條侯,賜食,獨置大胾。——《史記·絳侯周勃世家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未集下》《肉字部》 ·胾 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6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側吏切《正韻》資四切,音剚。《說文》大臠也。《正字通》切肉曰胾。《博雅》胾,臠也。《詩·魯頌》毛炰胾羹。《傳》胾,肉也。《儀禮·士虞禮》胾四豆,設于左。《註》胾,切肉也。《前漢·周勃傳》獨置大胾。《註》師古曰:胾,大臠也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四》《肉部》 ·胾
- 大臠也。從肉聲。側吏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