疐
注音: ㄓˋ ㄉㄧˋ 讀音: zhì dì
五筆86/98: FPLH 倉頡:JBWNO 鄭碼: EDXI 電碼:3991
筆順編號: 12452512152134 四角號碼: 40801 UNICODE: 7590
基本意思
zhì ㄓˋ- 古同躓:「狼跋其胡,載~其尾。」
方言注音
- 粵語:zi3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zih5[客語拼音字匯]zi4[海陸豐腔]zhi5[客英字典]zhi5di1
詳細意思解釋
- 疐 zhì
〈動〉
- 絆倒 [trip and fall]
- 狼跋其胡,載疐其尾。——《詩·豳風·狼跋》
- 又如:跋前疐后(狼前進時會踩著下巴底下垂著的肉,后退又會被尾巴絆倒,比喻進退兩難)
- 停滯;阻礙 [stop;hinder]。如:疐跋(困難);疐便(難易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午集上》《疋字部》 ·疐 ·康熙筆畫:14 ·部外筆畫:9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陟利切《正韻》支義切,音至。頓也。《說文》礙不行也。人欲去而止之也。 又頓也,跲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疐,仆也。《詩·豳風》狼跋其胡,載疐其尾。《傳》疐,跲也。老狼有胡,進則躐其胡,退則跲其尾。《疏》退則跲其尾,謂卻頓而倒于尾上也。 又《廣韻》都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丁計切,與蔕同。《爾雅·釋木》棗李曰疐之。《疏》謂治棗李,皆去其疐。疐者,柢也。《禮·曲禮》爲天子削瓜者。副之,巾以絺。爲國君者華之,巾以綌,爲大夫累之,士疐之。《疏》疐謂脫華處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四》《叀部》 ·
- 礙不行也。從叀,引而止之也。叀者,如叀馬之鼻。從此與牽同意。陟利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