蟫
注音: ㄧㄣˊ ㄒㄩㄣˊ 讀音: yín xún
五筆86/98: JSJH 倉頡:LIMWJ 鄭碼:IFKE
筆順編號:251214125221251112 四角號碼:51146 UNICODE: 87EB
基本意思
yín ㄧㄣˊ- 即「衣魚」,一種昆蟲,體長而扁,有銀灰色細鱗,常在衣服和書里,吃上面的漿糊和膠質物。亦稱「蠹魚」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taam4
-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jim1[海陸豐腔]rim1[客語拼音字匯]tam2[臺灣四縣腔]jim1[寶安腔]jim2tam2
詳細意思解釋
- 蟫 yín
〈名〉
- 蠹蟲。俗名蠹魚 [borer]。蝕衣服、書籍的蛀蟲
- 脫體似蟫蟲,咬破他書帙。——唐· 寒山《詩三百三首》
- 又如:蟫函(書函成為蠹魚的生活處所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申集中》《蟲字部》 ·蟫 ·康熙筆畫:18 ·部外筆畫:12
- 《唐韻》餘針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斟切,音淫。《說文》白魚也。《爾雅·釋蟲》蟫,白魚。《註》衣書中蟲。一名蛃魚。《爾雅翼》蟫,始則黃色,旣老,則身有粉,視之如銀,故名白魚。 又《集韻》徒南切,音覃。義同。 又《韻會》徐心切,音尋。動貌。《後漢·馬融傳》蝡蝡蟫蟫。《註》動貌也。《王逸·九思》貒貉兮蟫蟫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十三》《蟲部》 ·蟫
- 白魚也。從蟲覃聲。余箴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