螈
注音: ㄩㄢˊ 讀音: yuán
五筆86/98: JDRI 倉頡:LIMHF 鄭碼: IGNK
筆順編號:2512141332511234 四角號碼: 51196 UNICODE:8788
基本意思
yuán ㄩㄢˊ- 〔蠑~〕見蠑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jyun4
-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ngien2[臺灣四縣腔]ngien2[梅縣腔]ngian2[海陸豐腔]ngien2
- 潮州話:nguang5(ng^uang)「潮州」nguêng5(ng^ueng舊時:ng^uen)
詳細意思解釋
- 螈 yuán
——「蠑螈」( róngyuán):兩棲動物。狀如蜥蜴,頭扁,背黑色,腹紅黃色,有黑斑,四肢短,尾側扁,生活在水中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申集中》《蟲字部》 ·螈 ·康熙筆畫:16 ·部外筆畫:10
- 《集韻》愚袁切,音元。與蚖同。蠑螈,蛇醫。互見蠑、蚖二字註。又螈蠶。《埤雅》再蠶也。或曰蠶不交而生者,往往爲螈蠶。《淮南子·泰族訓》螈蠶,一歲再收,非不利也,然而王法禁之者,爲其殘桑也。 咕作原,或作。*考證:〔《淮南子·泰俗訓》〕 謹照原書俗改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