蜥
注音: ㄒㄧ 讀音: xī
五筆86/98:JSRH 倉頡: LIDHL 鄭碼: IFPD 電碼: 5782
筆順編號: 25121412343312 四角號碼:52121 UNICODE:8725
基本意思
xī ㄒㄧˉ- 〔~蜴〕爬行動物,有四肢,尾巴很長,容易斷,腳上有鉤爪。生活在草叢里,捕食昆蟲和其他小動物。通稱「四腳蛇」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sik1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sit7[梅縣腔]sit7[臺灣四縣腔]sit7[客英字典]sit7[寶安腔]sit7[客語拼音字匯]xid5
詳細意思解釋
- 蜥 xī
〈名〉蜥蜴 [lizard]。爬行動物,身體表面存細小鱗片,四肢,尾巴細長,容易斷。又名石龍子,通稱四腳蛇。比喻人格卑鄙的小人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申集中》《蟲字部》 ·蜥 ·康熙筆畫:14 ·部外筆畫:8
- 《唐韻》先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先的切,音錫。《爾雅·釋魚》蠑螈,蜥蜴。《說文》在草曰蜥蜴,在壁曰蝘蜓。《本草》小而五色尾靑碧者,名蜥蜴。小而緣牆壁色黑者,名蝘蜓。《揚子·方言》蜥蜴,秦、晉、西夏謂之守宮,或謂之蠦,南陽呼蝘蜓,其在澤中謂之蜥蜴,南楚謂之蛇醫,或謂之蠑螈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武帝置守宮盂下,令朔射之。朔曰:臣以爲龍又無角,謂之爲蛇又有足,跂跂脈脈善緣壁,是非守宮卽蜥蜴。互詳蝘字註。 《集韻》亦作蝷、蜤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十三》《蟲部》 ·蜥
- 蜥易也。從蟲析聲。先擊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