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母部 >>

注音: ㄇㄟˇ 讀音: měi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2   總筆畫: 7

簡體部首:   簡體部外筆畫: 2   簡體總筆畫: 7

繁體部首:

五筆86:TXGU   五筆98: TXU   倉頡: OWYI   鄭碼: MAZY   電碼:3020

筆順編號:3155414   四角號碼: 80757   UNICODE:6BCF


基本意思

měi   ㄇㄟˇ
  1. 指特定范圍內的任何一個或一組:~人。~回。~組。
  2. 指特定范圍內逐一出現的任何一次:~戰必勝。~況愈下。
  3. 雖:「~有良朋,況也永嘆」(雖有良朋好友,危難之時也只能為之長嘆)。
  4. 古同們,中國宋元代口語。

英漢互譯

  • each   every   often   per  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mui5
  • 客家話:[梅縣腔]mi1mui1[陸豐腔]mui1[東莞腔]moi3[臺灣四縣腔]mi1mi3[客語拼音字匯]mi1mui1[寶安腔]mui1[客英字典]mui1mi3mui3[沙頭角腔]mui1[海陸豐腔]mui1mui3

詳細意思解釋

  • měi

〈形〉(形聲。小篆字形,從屮( chè),母聲。屮,草木初生。一說「每」為「母」的異體字。本義:草旺盛生長) 同本義 [flourishly]

    1. 每,草盛上出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輿人誦曰:原田每每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。杜注:「 晉軍美盛,若原田之草每每然。」

詞性變化

  • měi

〈副〉

  1. 常常,經常 [often;frequently]
    1. 嫗每次謂余曰。——明· 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
    2. 每大言曰。——·宗臣《宗子相先生集·報劉一丈書》
  2. 又如:每常間(往日,平常);春秋佳日,每作郊游
  3. 每一次 [every time]
    1. 相如每朝。——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
    2. 每與臣論。——諸葛亮《出師表》
    3. 每得降卒。——《資治通鑒·唐紀》
    4. 每冒風馳行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滿井游記》
  4. 又如:他每到學校,總要來看我;月刊每逢15出版
  • měi

〈代〉

  1. 各個 [every;each]
    1. 每韻為一帖,木格貯之(意思是,把字按韻分類,分別放在木格里)。——宋· 沈括《夢溪筆談·活板》
    2. 每字為一印。——宋· 沈括《夢溪筆談·活板》
    3. 每一巨彈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觀巴黎油畫記》
  2. 又如:每字有二十余印;每天;每一分錢;每星期五
  • měi

〈助〉

  1. 用在人稱代詞或名詞后,表示復數 [plural]
    1. 我每且去尋房子,再來會這些人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  2. 又如:窗隔每(指多扇窗隔);桌椅每(很多桌椅);他每(他們)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辰集下》《毋字部》 ·每 ·康熙筆畫:7 ·部外筆畫:3
  • 《唐韻》武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母罪切《正韻》莫賄切,音浼。《增韻》常也,各也,凡也。《三蒼》曰:每,非一定之辭。《詩·小雅》每懷靡及。《莊子·外物篇》聖人躊躇以興事,以每成功。《郭象註》事不遠本,故其功每成。 又雖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每有,雖也。《詩·小雅》每有良朋。《箋》言雖有良朋也。 又貪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衆庶每生。《註》孟康曰:每,貪也。《敘傳》致死爲福,每生作旤。 又姓。每當時,漢人。見《印藪》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佩切,音妹。數也。一曰田美也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原田每每。《註》每有枚、昧二音,義同。 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謨杯切《韻會》謀杯切,音枚。義同。 《正字通》《古尚書》昧昧,與梅梅、媒媒、每每通聲。古人以聲狀義類如此。 《說文》作,草盛上出也。從屮母聲。《徐鉉曰》屮則象上出也。隸省作,今書作每。《毛氏曰》今俗作,非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一》《屮部》 ·每
  • 艸盛上出也。從屮母聲。武罪切〖注〗臣鉉等案:《左傳》:「原田每每。」今別作莓。非是。

English

every, each

每的造詞

每的成語

別人正在查的漢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