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皿部 >>

注音: ㄇㄥˊ 讀音: méng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8   總筆畫: 13

五筆86/98:JELF   倉頡: ABBT   鄭碼: KQLK   電碼: 4145

筆順編號: 2511351125221   四角號碼:67102   UNICODE:76DF


基本意思

méng   ㄇㄥˊ
  1. 舊時指宣誓締約,現指階級的聯合,國與國的聯合:~軍。~友。同~國。~約。山~海誓。
  2. 指結拜弟兄:~兄。~弟。
  3.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單位。
  4. 發(誓):~誓。

英漢互譯

  • alliance   league  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mang4
  •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men2[客英字典]men2[陸豐腔]men3[東莞腔]men2[臺灣四縣腔]men2[寶安腔]men2[梅縣腔]men2[客語拼音字匯]men2

詳細意思解釋

  • méng

〈動〉

  1. (會意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象個盤盂,中間放著牛耳。古代盟會要割牲歃( shà)血,主盟人手執牛耳,掘穴埋牲。本義:在神前發誓結盟)
  2. 同本義 [ally;alliance]
    1. 割牛耳盛朱盤,取其血歃于玉敦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盟,歃血誓也。——《三蒼》
    3. 掌盟載之法。凡邦國有疑會同,則掌其盟約之載,及其禮儀,北面謂明神。——《周禮·司盟》
    4. 掌盟詛。——《周禮·詛祝》。注:「盟詛,主于要誓,大事曰盟,小事曰詛。」
    5. 約信曰誓,涖牲曰盟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》
    6. 再會而盟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
    7. 君子屢盟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巧言》
    8. 為壇而盟。——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
    9. 秦伯說,與 鄭人盟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三十年》
    10. 屈完及諸侯盟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
  3. 又如:盟主(古代諸侯盟會中的領袖或主持者;泛指同盟首領或倡導者。喻主要的事物;主宰);盟壇(古代締結盟約時所設的壇場);盟會(猶會盟。古代諸侯間的集會結盟)
  4. 個人向天發誓,永不變心 [vow]
    1. 終待說山盟海誓,這恩情到此非容易。——趙長卿《賀新郎》
  5. 又如:盟文(盟誓的文辭);盟契(盟約。又稱盟要,盟信);盟心(盟誓在心);海誓山盟(對著山海盟誓。極言男女相愛,堅貞不渝)

詞性變化

  • méng

〈名〉

  1. 盟約;誓辭[alliance]
    1. 與結盟好。——《資治通鑒·赤壁之戰》
    2. 要盟也,神不聽。——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
  2. 又如:盟友;盟好(同盟友好)
  3. 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單位,下轄旗、縣、市 [Meng league]。如:內蒙古自治區的伊克昭盟、呼倫貝爾盟及吉林省哲里木盟等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午集中》《皿字部》 ·盟 ·康熙筆畫:13 ·部外筆畫:8
  •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明。《釋名》明也。告其事於神明也。《類篇》誓約也。又信也。《書·呂》罔中于信,以覆詛盟。《周禮·春官·盟祝》註:盟詛主於要誓。大事曰盟,小事曰詛。《疏》盟者,盟將來。詛者,詛往過。《春秋·正義》凡盟禮,殺牲歃血,告誓神明,若有背違,欲令神加殃咎,使如此牲也。《禮·曲禮》涖牲曰盟。《疏》割牲左耳,盛以珠盤。又取血,盛以玉敦,用血爲盟書。書成,乃歃血讀書。 又盟府,司盟之官也。《左傳·僖五年》藏於盟府。 又《集韻》武永切,明上聲。義同。 又《集韻》眉病切,明去聲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其留如詛盟。郭象讀。 又《字彙補》謨耕切,音萌。義同。徐邈讀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更切。與孟通。地名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註》盟,今盟津。河內邑名。《史記·周本紀》武王東觀兵於盟津。《書·禹貢》作孟津。 又澤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道荷澤,被盟豬。《註》今南京虞城縣西北孟諸澤是也。《書·禹貢》作孟豬。 又葉莫郞切,音茫。《詩·小雅》君子屢盟,亂是用長。《史記·序傳》殺鮮放度,周公爲盟。大任十子,周以宗疆。 又葉莫浪切,茫去聲。《黃庭經》十讀四拜朝太上,先謁太帝後北向。黃庭內經玉書暢,授者曰師受者盟。 《說文》本作,從血。篆作。《字彙》俗通從皿,故附皿部。*考證:〔《周禮·春官·盟詛註》盟詛主於要誓。〕 謹照原文春官盟詛改春官盟祝。

English

swear; oath, covenant, alliance

盟的造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