侲
注音: ㄓㄣˋ ㄓㄣ 讀音: zhèn zhēn
簡體部首: 亻 簡體部外筆畫: 7 簡體總筆畫: 9
繁體部首:人
五筆86/98:WDFE 倉頡: OMMV 鄭碼: NGH
筆順編號: 321311534 四角號碼:21232 UNICODE: 4FB2
基本意思
zhèn ㄓㄣˋ- 〔~子〕古代在迷信活動中用以驅疫逐鬼的兒童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zan3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zin3[梅縣腔]zhin3[海陸豐腔]zhin3[客英字典]zhin3shin2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子集中》《人字部》 ·侲 ·康熙筆畫:9 ·部外筆畫:7
- 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刃切,音震。童子也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侲子萬童。《註》薛綜曰:侲之言善也,善童,幼子也。《後漢·禮儀志》先臘一日大儺,選中黃門子弟十歲以上,十二以下,百二十人爲侲子,皆赤幘皁製,執大叢以逐疫。 又挽歌亦用侲童。 又《揚子·方言》燕齊閒謂養馬者爲侲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人切,音眞。義同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八》《人部》 ·侲
- 僮子也。從人辰聲。章刃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