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疒部 >>

注音: ㄘㄨㄛˊ 讀音: cuó 

部首:  部外筆畫: 7 總筆畫: 12

五筆86/98: UWWF 倉頡:KOOG 鄭碼: TOOB 電碼:8806

筆順編號:413413434121 四角號碼:00114 UNICODE:75E4


基本意思

cuó   ㄘㄨㄛˊ
  1. 〔~瘡〕一種皮膚病,俗稱「粉剌」。
  2. 癰:~疽(即「癰疽」)。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co4
  • 客家話:[寶安腔]co2[客語拼音字匯]coi2

詳細意思解釋

  • cuó

〈名〉

  1. 癰 [carbuncle]
    1. 痤,小腫也。從疒,坐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金星之山多天嬰,可以已痤。——《山海經·中山經》
  2. 又如:痤疽(猶癰疽,毒瘡);痤人(患癰瘡的人);痤然(像癰疽似的);痤睢(痤疽)
  3. 癤子 [acne]
    1. 郁乃痤。——《素問·生桉通天論》。注:「色赤瞋憤,內蘊血膿,形小而大如酸棗,或如氣豆,此皆陽氣內郁所為。」
  4. 如:痤贅(小癤。比喻小禍害)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午集中》《疒字部》 ·痤 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7
  • 《唐韻》昨禾切《集韻》徂禾切《正韻》才何切,音矬。《說文》小腫也。一曰族絫。《徐曰》今別作瘯蠡,非是。《玉篇》癤也。《博雅》痤,癰也。《韓非子·六反篇》彈痤者痛,飲藥者苦。《後漢·律曆志》白露晷長六尺二寸八分,當至不至,多病痤疽泄。《山海經》金星之山多天嬰,其狀如龍骨,可以已痤。《註》癰,痤也。 又人名。《史記·秦本紀》與魏晉戰少梁,虜其將公孫痤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七》《疒部》 ·痤
  • 小腫也。從疒坐聲。一曰族絫。昨禾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今別作瘯蠡,非是。

English

a swelling of the lymph nodes

痤的造詞

別人正在查的漢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