疽
注音: ㄐㄩ 讀音: jū
五筆86/98:UEGD 倉頡:KBM 鄭碼:TLC 電碼:4013
筆順編號:4134125111 四角號碼: 00112 UNICODE:75BD
基本意思
jū ㄐㄩˉ- 中醫指一種毒瘡:癰~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zeoi1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zu1[客英字典]zih1[臺灣四縣腔]zu1[梅縣腔]zii1[客語拼音字匯]zui3
詳細意思解釋
- 疽 jū
〈名〉(形聲。從疒( chuáng,表示與疾病有關),且聲。本義:毒瘡) 同本義。在皮肉深處的叫疽 [subcuaneous ulcer;deep-rooted ulcer]。如:疽疣(毒瘡和贅疣);疽食(瘡毒侵蝕肌肉。比喻禍患蔓延);疽腸(猶言狠毒的心腸);疽腫(局部皮膚腫脹堅硬的毒瘡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午集中》《疒字部》 ·疽 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5
- 《唐韻》七余切《集韻》千余切《韻會》七餘切,音苴。《說文》久癰也。《醫書》癰者,六腑不和之所生。疽者,五藏不調之所致,陽滯於隂則生癰,隂滯於陽則生疽。《左傳·襄十九年》荀偃癉疽《注》癉疽,惡創。《疏》疽癰也。《史記·孫吳傳》卒有病疽者,起為吮之。《正字通》癰之深者曰疽。疽深而惡,癰淺而大。 又《集韻》子與切《正韻》再呂切,苴上聲。《集韻》疽,癢病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七》《疒部》 ·疽
- 癰也。從疒且聲。七余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