脁
注音: ㄊㄧㄠˇ 讀音: tiǎo
簡體部首: 月 簡體部外筆畫: 6 簡體總筆畫:10
繁體部首: 肉
五筆86:EIQN 五筆98: MUQI 倉頡: BLMO 鄭碼:QVRD 電碼:2594
筆順編號: 3541341534 四角號碼:72213 UNICODE:8101
基本意思
tiǎo ㄊㄧㄠˇ- 農歷月底月亮出現在西方:「朒~警闕,胐魄示沖。」
- 盈余:「盈者謂之~,不足者謂之朒。」
- 快速。
- 日食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tiu3
-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tiau1[臺灣四縣腔]tiau5[梅縣腔]tiau1[海陸豐腔]tiau5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未集下》《肉字部》 ·脁 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6
- 《唐韻》土弔切《集韻》他弔切,音糶。《說文》祭名。《廣韻》祭也。《集韻》祭肉。 又《集韻》丑照切,音朓。義同。 又《集韻》餘招切,音遙。好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脁,說好也。《註》謂姅悅也。 《正字通》從肉,與朓、朒字別。朓從日月之月。別詳月部朓字註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四》《肉部》 ·脁
- 祭也。從肉兆聲。土了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