胭
注音: ㄧㄢ 讀音: yān
簡體部首: 月 簡體部外筆畫:6 簡體總筆畫:10
繁體部首:肉
五筆86/98:ELDY 倉頡: BWK 鄭碼:QJD 電碼:5168
筆順編號: 3511251341 四角號碼:76200 UNICODE: 80ED
基本意思
yān ㄧㄢˉ- 〔~脂〕一種紅色顏料,可作化妝用品,亦是國畫色。簡稱「胭」,如「~粉」、「~紅」(脂讀輕聲)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jin1
-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jen1[海陸豐腔]ren1[梅縣腔]jan1[臺灣四縣腔]jen1[陸豐腔]jan1[客語拼音字匯]yan1[寶安腔]jen1
詳細意思解釋
- 胭
臙 yān〈名〉(形聲.從肉,因聲.雙音詞「胭脂」:紅色顏料。婦女用于涂臉頰或嘴唇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未集下》《肉字部》 ·胭 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6
- 《廣韻》烏前切《集韻》因蓮切《正韻》因肩切,音煙。《說文》嗌也。《玉篇》胭喉也。 又《廣韻》胭脂,與燕脂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