朏
注音: ㄈㄟˇ ㄎㄨ 讀音: fěi kū
五筆86/98: EBMH 倉頡: BUU 鄭碼:QZZI 電碼: 2595
筆順編號:351152252 四角號碼: 72272 UNICODE:670F
基本意思
fěi ㄈㄟˇ- 新月開始生明發光,亦用于農歷每月初三日的代稱。
- 天將明:「漸~微明光八表。」
方言注音
- 粵語:fei2
-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fui3[海陸豐腔]fui5[臺灣四縣腔]fi5
詳細意思解釋
- 朏 fěi
〈動〉
- 新月初現 [peep of the crescent moon]
- 朏魄示沖。——謝莊《月賦》
- 又如:朏魄(新月的月光);朏然(微明)。泛指星月出現或升起
- 臨星朏兮樹暗,看月爍兮霞淺。——南朝 梁· 江淹《愛遠山》
詞性變化
- 朏 fěi
〈形〉
- 天剛發亮 [day break]
- [日]登于扶桑,爰始將行,是為朏明。——《淮南子·天文》
- 又如:朏明;朏朏(天剛亮);朏晨(黎明)
- 朏 fěi
〈名〉舊歷每月初三日的月相名,因用以紀日,為初三日的代稱 [first phase of the moon]。如:朏朏(農歷月初時的月相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辰集上》《月字部》 ·朏 ·康熙筆畫:9 ·部外筆畫:5
-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敷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妃尾切,音斐。《說文》月未盛之明。《書·召誥》惟丙午朏。《傳》朏明,月三日明生之名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滂佩切,音配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普沒切,音馞。又《集韻》普罪切,音琣。義同。 又《玉篇》普骨切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日登于扶桑,爰始將行,是爲朏明。《註》朏明,將明也。音窟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七》《月部》 ·朏
- 月未盛之明。從月、出。《周書》曰:「丙午朏。」普乃切。又,芳尾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