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心部 >>

注音: ㄒㄧˇ 讀音: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12   總筆畫: 16

五筆86/98:FKUN   倉頡:GRP   鄭碼: BJJW   電碼: 8408

筆順編號: 1212514312514544   四角號碼: 40336   UNICODE:6199


基本意思

  ㄒㄧˇ
  1. 古同喜。
  2. 指容易發生某種變化:「有葉者,~爛。」

方言注音

  •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hi3[客英字典]hi5[臺灣四縣腔]hi3[寶安腔]hi3

詳細意思解釋

〈動〉

  1. 喜悅。后作「喜」 [be delighted]
    1. 憙,說(悅)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徐灝曰:「喜憙古今字。」
    2. 遇之有理,故群臣自憙。——《漢書·賈誼傳》
    3. 諸所過毋得掠鹵,秦人憙, 秦軍解,因之大破。—— 司馬遷《史記》
  2. 喜好;愛好 [like;love;be fond of;take delight in]
    1. 天子心獨憙其事。——《漢書·郊祀志》
    2. 陳侯憙獵,淫獵于 蔡,與 蔡人爭禽。——《谷梁傳》
  3. 喜愛;熱中于 [be keen on]
    1. 幽并豪俠憙功名,咄嗟顧盼風云生。—— 元好問《劉時舉節制云南》
  4. 又如:憙事(好事,喜歡多事)

詞性變化

〈副〉容易發生某種變化 [easily]

    1. 有葉者,憙爛。——《齊民要術》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卯集上》《心字部》 ·憙 ·康熙筆畫:16 ·部外筆畫:12
  • 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許旣切《正韻》許意切,嬉去聲。《說文》悅也。從心從喜,喜亦聲。《徐鍇曰》喜在心,憙見爲此事,是心悅爲此事也,會意。《史記·周本紀》無不欣憙。 又好也。《賈誼·治安策》遇之有禮,則羣臣自憙。《註》憙,好也。 又省作喜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天子心獨喜。又《扁鵲傳》問中庶子喜方者。讀許旣切。《集韻》亦書作憘。 又《廣韻》虛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許已切《正韻》許里切,音蟢。樂也。亦省作喜。 又《集韻》虛其切,音唏。《說文》卒喜也。本作。或從喜作歖。或從心作憙。亦作憘。《後漢·蔡邕傳》試潛聽之曰憘。《註》音僖,歎聲也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五》《喜部》 ·憙
  • 說也。從心從喜,喜亦聲。許記切

English

like, love, enjoy; joyful thing

憙的造詞

別人正在查的漢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