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材辭典

中文字典 >> 月部 >>

注音: ㄈㄢˊ ㄆㄢˊ 讀音: fán   pán  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12   總筆畫: 16

簡體部首:   簡體部外筆畫: 12   簡體總筆畫: 16

繁體部首:

五筆86/98: ETOL   倉頡:BHDW   鄭碼:QPKI   電碼: 5233

筆順編號: 3511343123425121   四角號碼:72269   UNICODE:81B0


基本意思

fán   ㄈㄢˊ
  1. 古代祭祀用的熟肉:「以脤~之禮,親兄弟之國。」
  2. 送給祭肉:「明日東家知祀灶,只雞斗酒定~吾。」

方言注音

  • 粵語:faan4
  •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fan1[海陸豐腔]fan1[臺灣四縣腔]fan1

詳細意思解釋

  • fán

〈名〉(形聲。從肉,番聲。古代祭祀用的烤肉) 同本義 [sacrificial meat]

    1. 膰,祭余肉。——《廣韻》
    2. 天子有事膰焉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
    3. 生日脤,熟曰膰。——《谷梁傳·定公十四年》
    4. 祀有執膰,戎有受脤。——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未集下》《肉字部》 ·膰 ·康熙筆畫:18 ·部外筆畫:12
  • 《集韻》符袁切《正韻》符艱切,音煩。《說文》宗廟火熟肉。春秋傳,天子有事,焉以饋同姓諸侯。或從肉。《玉篇》膰,肝也。《穀梁傳·定十四年》脤者何也。俎實也,祭肉也。生曰脤,熟曰膰。《史記·周本紀》顯王致文武胙於秦孝公。《註》胙,膰肉也。又《孔子·世家》如致膰乎大夫。《註》膰,祭肉。《後漢劉長卿妻傳》縣邑有祀,必膰焉。《註》膰,祭餘肉也。 又與燔通。《左傳·襄二十二年與執燔焉釋文》燔,亦作膰。《穀梁傳·定十四年》熟曰膰。《釋文》本作燔。 又《集韻》蒲官切,音槃。大腹也。 又蒲波切,音婆。義同。

English

to cook meat for a sacrifice or offering

膰的造詞

別人正在查的漢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