禰
注音: ㄇㄧˊ 讀音: mí
簡體部首:礻 簡體部外筆畫: 5 簡體總筆畫: 9
繁體部首:示 繁體部外筆畫: 5 繁體總筆畫:10
五筆86/98: PYQI 倉頡:IFNF 鄭碼:WSRK 電碼: 4410
筆順編號:452435234 四角號碼: 37292 UNICODE: 7962
基本意思
(禰)
mí ㄇㄧˊ- 古代對已在宗廟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稱謂。
- 姓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nei4
詳細意思解釋
- 禰
禰 mí〈名〉
- 奉祀死父的宗廟 [temple]。如:禰廟(父廟。或稱考廟);禰祖(父與祖的廟)
- 古代軍旅之事,常載神主而行,隨行神主稱彌 [god in the army]
- 侯氏裨冕,釋歷于禰。——《儀禮》
- 姓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午集下》《示字部》 ·禰 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5
- 《集韻》乃禮切,音。《揚雄·蜀都賦》宗厥祖禰。《字彙補》同禰。*(禰)《廣韻》奴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乃禮切《正韻》乃里切,音瀰。《說文》親廟也。《增韻》父廟曰禰。《公羊傳·隱元年秋七月註》生稱父,死稱考,入廟稱禰。《疏》禰字示旁爾,言雖可入廟是神示,猶自最近於已,故曰禰。 又行主亦曰禰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其在軍則守於公禰。《註》公禰,行主也,行以遷主言禰,在外親也。 又地名。《詩·邶風》飮餞于禰。 又姓。魏禰衡。○按公禰,註疏讀如字,不必依澔讀作祧,《字彙》乃據此入蕭韻,非也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一》《示部》 ·禰
- 親廟也。從示爾聲。一本云古文也。泥米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