曩
注音: ㄋㄤˇ 讀音: nǎng
五筆86/98:JYKE 倉頡: AYRV 鄭碼: KSER 電碼: 2571
筆順編號: 251141251251112213534 四角號碼: 60732 UNICODE:66E9
基本意思
nǎng ㄋㄤˇ- 以往,從前,過去的:~日。~年。~時。~者(從前)。~昔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nong5
- 客家話:[梅縣腔]nong3[寶安腔]long3[客英字典]nong3siong1[海陸豐腔]nong3siong1[東莞腔]long2[臺灣四縣腔]nong3siong1[客語拼音字匯]nong3
詳細意思解釋
- 曩 nǎng
〈形〉
- (形聲。從日,襄聲。本義:以往,過去) 同本義 [former;past]
- 曩,久也。——《爾雅》
- 曩者,爾心或開予。——《禮記·檀弓》
- 曩者,志人而已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二十四年》
- 曩而言戲乎。——《國語·晉語》
- 猶有曩之態也。——《楚辭·惜誦》
- 曩令樊酈絳灌。——《漢書·賈誼傳》
- 曩與吾祖居者,今其室十無一焉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
- 曩胡公按部。—— 清· 張廷玉《明史》
- 又如:曩日(往日,以前);曩分(舊日的情分);曩年(以前);曩時(昔時;往時;以前);曩賢(先賢);曩懷(昔日之情懷;以前的抱負);曩體(以前的體例、規模);曩古(古代,往古);曩列(舊時的同僚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辰集上》《日字部》 ·曩 ·康熙筆畫:21 ·部外筆畫:17
- 《唐韻》奴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乃朗切,襄上聲。《說文》曏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曩,曏也。《疏》在今而道旣往,或曰曩,或曰曏。《左傳·襄二十四年》曩者志入而已。《晉語》曩而言戲乎。《楚辭·九章》猶有曩之態也。 又《爾雅·釋詁》曩,久也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七》《日部》 ·曩
- 曏也。從日襄聲。奴朗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