仰
注音: ㄧㄤˇ ㄤˊ 讀音: yǎng áng
簡體部首:亻 簡體部外筆畫:4 簡體總筆畫:6
繁體部首:人
五筆86/98: WQBH 倉頡: OHVL 鄭碼: NRY 電碼: 0111
筆順編號: 323552 四角號碼:27220 UNICODE: 4EF0
基本意思
yǎng ㄧㄤˇ- 臉向上,與俯相對:~首。~望。
- 敬慕:久~。敬~。
- 依賴:~承。~賴。~仗。~人鼻息。
- 舊時公文用語。上行文中用在「請、祈、懇」等字之前,表示恭敬;下行文中表示命令:~即尊照。
- 服下,指服毒:~藥(服毒藥自殺)。~毒。
- 姓。
英漢互譯
- admire face upward rely on respect
方言注音
- 粵語:joeng5ngong5
- 客家話:[梅縣腔]niong1ngok8[陸豐腔]gniong3[客英字典]ngiong1ngiong3[客語拼音字匯]ngiong3ngong1ngong3[臺灣四縣腔]ngiong3ngiong1[寶安腔]ngiong3[海陸豐腔]ngiong3ngiong1
詳細意思解釋
- 仰 áng
〈形〉
- 通「昂」。高 [high]。如:仰仰(同「昂昂」。氣概軒昂的樣子);仰首伸眉(意氣高昂的樣子)
- 另見 yǎng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子集中》《人字部》 ·仰 ·康熙筆畫:6 ·部外筆畫:4
- 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魚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兩切,音。舉首望也。《易·繫辭》仰以觀于天文。《詩·小雅》或棲遲偃仰。 又心慕曰企仰。 又以尊命曰仰。今公家文移,上行下,用仰字。《前漢·孝文帝紀》詔定三恪禮儀體式,亦仰議之。《註》仰議,猶言議於朝也。 又姓。 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魚向切,音。恃也。俟也,資也。《戰國策》東周之民,可令一仰西周。《註》有望於上則仰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衣食仰給縣官。 又《韻會》疑剛切,音昂。《周禮·地官·保氏軍旅之容註》軍旅之容,闞闞仰仰。《釋文》五剛反,亦作卬。◎按《集韻》卬本仰字省文。又《楚辭·卜居》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。《詩·大雅》顒顒卬卬。《韓詩外傳》作盎盎,則與昂、盎通矣。古人字多假借,未可盡從。 又《周禮·春官·小宗伯》兆五帝于四郊。五帝蒼曰:靈威仰,靑帝號也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八》《人部》 ·仰
- 舉也。從人從卬。魚兩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