瓿
注音: ㄅㄨˋ 讀音: bù
簡體部首:瓦 簡體部外筆畫:8 簡體總筆畫:12
繁體部首: 瓦 繁體部外筆畫:8 繁體總筆畫:13
五筆86:UKGN 五筆98:UKGY 倉頡:YRMVN 鄭碼: SUYS 電碼: 3916
筆順編號:414312511554 四角號碼:01617 UNICODE: 74FF
基本意思
bù ㄅㄨˋ- 〔~甊〕小甕,圓口,深腹,圈足,用以盛物。簡稱「瓿」。
- 古代的一種小甕,青銅或陶制,用以盛酒或水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pau2
-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piau3pu5[海陸豐腔]piau3pu5[梅縣腔]piau3[臺灣四縣腔]piau3peu3pu5
詳細意思解釋
- 瓿 bù
〈名〉古代器名 [vase]。青銅或陶制。圓口、深腹、圈足。用以盛酒或水。盛行于商代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午集上》《瓦字部》 ·瓿 ·康熙筆畫:13 ·部外筆畫:8
- 《唐韻》蒲口切《集韻》薄口切《正韻》普厚切,音部。《說文》甂也。《廣韻》瓿甊,瓦甖。《五音集韻》瓿甊,小甖。《正韻》甒也。甒卽罌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甌瓿謂之瓵。《註》瓿甊,小甖。《博雅》瓿,缶也。又甁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河汾之閒其大者謂之甀,其中者謂之瓿甊。《戰國策》夫鼎者非效壷醯醬瓿耳。《註》瓿甂也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。《註》師古曰:瓿,小甖也。 又銅瓿,以盛醯醢臡醬。《博古圖》周方斜瓿,肩作電形,類古文字,環腹象雷文,如盤絲髮,微起乳形。中作黃目狀。又魚瓿,肩腹閒飾以魚形。又蟠虬瓿二,饕餮瓿四,皆周制。 又《廣韻》防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馮無切,音扶。又《集韻》蒲侯切,音捊。又《正韻》薄胡切,音蒲。義同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十二》《瓦部》 ·
- 甂也。從瓦咅聲。蒲口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