伋
注音: ㄐㄧˊ 讀音: jí
簡體部首:亻 簡體部外筆畫: 3 簡體總筆畫:5
繁體部首:人 繁體部外筆畫: 4 繁體總筆畫: 6
五筆86:WEYY 五筆98:WBYY 倉頡: ONHE 鄭碼: NYMS 電碼:0123
筆順編號: 32354 四角號碼: 27247 UNICODE:4F0B
基本意思
jí ㄐㄧˊ- 古人名用字。
方言注音
- 粵語:kap1
- 客家話:[梅縣腔]kip7[臺灣四縣腔]kip7[客英字典]kip7gip7[寶安腔]kip7[客語拼音字匯]gib5[海陸豐腔]kip7[陸豐腔]kip8
詳細意思解釋
- 伋 jí
〈形〉
- (形聲。從人,及聲)善思,思考敏捷 [be good at thinking;quick]
- 伋,人名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當訓急思也。
- 伋然淵其志。——《尚書大傳》
- 又如:伋然(急促變動的樣子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子集中》《人字部》 ·伋 ·康熙筆畫:6 ·部外筆畫:4
- 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訖力切《正韻》居立切,音急。《說文》人名。孔伋字子思。漢有郭伋。 又《集韻》極入切,音及。伋伋,虛詐貌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八》《人部》 ·伋
- 人名。從人及聲。居立切